分享

“《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十九)出奇制胜

 hhucxq 2021-11-22

出奇制胜

一、成语

[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二、故事

出奇制胜”在《史记·田单列传》中“太史公曰”里出现了;它是太史公引用《孙子兵法·势篇》中的文字对田单事迹的评价。因为有田单的具体事例,所以我们在这里讲这个成语。

《孙子兵法》是这样说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它的意思是:在以正兵(正面部队)与敌人交战的时候,永远要埋伏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即奇兵。善于用奇兵,可以出其不意,打乱敌人的部署,是速胜的关键。也就是说,“奇”是与“正”相对应的,“奇兵”原来是正面交锋部队之外的一支部队。所以,“出奇制胜”的本意是“出奇兵战胜敌人”。

出“奇兵”是一种战术,它是众多战术中的一种;因为“奇兵”在众多战术中最直观,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奇”字逐步突破“奇兵”的限制,逐步把“奇计”“让人出乎意料的方法”等战术纳入其中,后来就成为了“战术”的代名词。这是我们在了解这个成语时要注意的。

太史公用“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来评价田单,那田单是如何做到“出奇制胜”的呢?或者他善于运用哪些战术呢?这是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

三、评析

田单“出奇制胜”主要表现为他善运用心理战术,或瓦解敌人,除去劲敌,或团结民众,增强信心,最后取得胜利。

第一奇,“离间”敌人,去掉对手。燕昭王求贤,得到乐毅这一大将,带领燕国与其他多国部队,一路前行,拿下齐国七十座城池,一雪燕国前耻。五国部队撤离,乐毅继续攻打齐国余下的两座城池——即墨与莒。但昭王去世,惠王接任后,乐毅便被撤下。为何乐毅被撤?原因在于中了田单的“离间计”。田单的“离间计”分两部分:一是放言乐毅对燕国不忠:田单扬言乐毅攻打齐国余下的两座城池,两年都没有攻下,不是能力问题,是因为齐王死了,乐毅想当齐王,只是一时未得民心,所以拖延时间;二是称齐国人最怕的是乐毅被其他的将领代替且表示担心:如果换将领,齐国必亡。这话传到惠王耳朵,他便把乐毅给换下。为何惠王相信这言论?原因有二:一是惠王与乐毅两人“有隙”,本身有矛盾;二是乐毅确实攻打两年均未拿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田单就是利用“有隙”这一点作为切入口,再用“两年未攻下”来坐实乐毅的不忠与想谋反。田单此计吃透了惠王的心思,把准了二人的矛盾,所以“离间”成功。“离间”是在“有隙”的前提下将“隙”扩大化,这一点秦国做得很好。长平之战,赵国将领是廉颇,在秦军猛攻形势下,廉颇采用“固壁不战”的战法,即使秦军怎么挑战,都坚壁不出。秦国间谍扬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秦最担心的是让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将领。赵王听信这话,虽有蔺相如说的赵括是只知道读父亲的兵书,不知随机应变的话,而只是“胶柱鼓瑟”的话,赵王还是不听,最后赢来长平战败,被坑杀赵军三十万。秦这一“离间法”的成功,缘自于赵孝成王继位不久,对老臣信任不足。这信任不足的“隙”,被“离间”的言语扩大化了,结果战败。如果君臣无隙,鸡蛋无缝,任何高明的“离间”言辞也起不了作用。

第二奇,“迷信”人民,树立信心。去掉乐毅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团结民心,激发士气。田单的“迷信”法分两步。一是命城中人饭前必须在院子里祭祖,而食物引来飞鸟,营造出一种飞鸟盘旋空的壮观景象,接着扬言“神下来教我”——我们将有神人相助。二是将一个平常的士兵奉为“神师”,每次出征,都称是“神师”的旨意。飞鸟翔集这一奇异现象加上“神师”下凡传说,让百姓误以为真的有神师指导,于是信心大增。这其实就是“神道设教”,用民间原有的信仰与忌讳来为自己的谋略服务,让百姓相信真的有神助,从而树立起战争的自信——这就是田单用“迷信”思想对国民施行的“攻心术”。这种手法,与陈胜吴广起义时“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中所说的“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是一致的;与汉高祖刘邦起义前流传的他是母亲“梦与神遇”怀上的、他“醉卧”时“其上常有龙”、他这“赤帝子”“斩白蛇”等传说是一样的,旨在蛊惑民心。做这些事、说这些话的田单、陈胜、刘邦都是明白人,信以为真的那些人都是“糊涂人”,但“糊涂”的好处是,听话,相信。刘邦那些传闻出去后,先是“诸从者日益畏之”,再是“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再是起义时众人推他起事,言“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刘邦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奇,“忽悠”敌人,激发士气。在百姓真相信齐国有神助的时候,田单又展开对敌人的“忽悠”。他首先扬言齐军最怕见到那些被燕人抓获并割掉鼻子的齐人——燕人作战时就将那些割了鼻子的齐士兵放在营阵的前面。他又扬言齐人最怕燕军掘他们的祖坟——燕军就在城外大挖齐人的祖坟。俘虏割去鼻子,给齐人的信号是不能当俘虏,这坚定齐人死战的决心;祖坟被人挖了,这是怎样的耻辱,怎能不死战到底?于是“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怒气、士气就被激发出来了。对燕军的“忽悠”不止于此,他还迷惑麻痹敌人。一是将军队隐藏起来,让“老弱女子”守城,以示却墨城已无人;二是派人向燕军约降,以示已走投无路;三是令即墨富豪贿赂燕将,乞求攻城时“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三步棋一下去,让燕军感觉即墨危在旦危,攻破将毫无吹灰之力,于是“益懈”。而随之的结果是田单用“火牛阵”,一战将骑劫击败,然后乘势将齐国所失七十城全部收复。

阅读《田单列传》,看田单所用计谋,燕军一一中招,真是大快人心事,就如最后的“火牛阵”一样有一泻千里的快感;难怪太史公在评价的时候说“出奇制胜”四字讲的就是田单呀!这里再提的一点是,我们读《田单列传》为田单喝彩;当你读《乐毅列传》《燕昭王世家》的时候,你又会为乐毅喝彩,这也是太史公写人记事的高妙之处,值得细心品味。

四、原文

一、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史记·田单列传》

二、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臣可以为师乎?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史记·田单列传》

四、大楚兴,陈胜王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五、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

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史记·田单列传》

六、即墨即降,原无虏掠吾族家妻妾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原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史记·田单列传》

五、相关成语

篝火狐鸣:原指陈涉用竹笼罩住火,若隐若现,又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鼓动人们起事。后比喻筹划起事。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