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窥锥指编释我61

 VecentMa 2021-11-22

齐风·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易”“礼”解《陟岵》

《陟岵》的诗人之之是:“求仁”。

仁者乐山。

——《论语》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

——《礼记》

《陟岵》描绘的是爬山的景象,借着爬山比喻求仁的过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这一段是爬山的第一阶段——穿越充满荆棘的草木丛林。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求仁)的第一阶段也充满了困难,难免心起退堂鼓。所以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父亲般的严厉与鞭笞。

穿越荆棘丛林爬山,抬头望着前方的父亲。父亲说:嗨,我的儿子爬山,全程都不会停下来。注意风向提高精神,赶紧上来!不要停下脚步!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这一段是爬山的第二阶段——穿过了充满荆棘的草木丛林,克服了第一个困难,迎来了第二个难题,任何事情(求仁)的第二阶段往往也充满了困难,失去了方向。难免心起退堂鼓,对自己心生怀疑。所以这个阶段需要的是母亲般的慈爱与鼓励。

穿过了充满荆棘的丛林,又要爬乱石横生的山路,抬头望向母亲。母亲说:嗨,我的小儿子爬山,全程都不会打瞌睡的呀。注意风向提高精神,赶紧上来!不要放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一段是爬山的第三阶段——穿过了充满荆棘的草木丛林,穿过了乱石横生的陡峭地段,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来到了山脊之上,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任何事情(求仁)的第三阶段也充满了美丽的风景,但这份风景的背后往往高出不胜寒。所以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兄弟般的警醒。

登上了山脊,抬头看前方的兄长。兄长说:嗨!我的弟弟爬山,全程都不会脱离队伍的节奏,注意风向提高精神,赶紧上来!不要丢掉了性命!

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企业管理中,这一阶段停下脚步的人,往往也就成了“父亲无情的的弃儿”。

母亲的“犹来无弃”,叮咛这位小儿子不要抛弃亲娘,这更多地从母亲这边出发,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以及“娘怜少子”的深情;——企业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培养的人走到了这个地步,这一阶段停下脚步的人,往往也就成了“母亲心疼的的弃儿”。

兄长的“犹来无死”,直言祈愿他不要尸骨埋他乡,这脱口而出的“犹来无死”,强烈表现了手足深情,表现了对青春生命的爱惜和珍视。——企业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人才培养成型,培养者与被培养者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阶段如果与企业文化不能协同一致,下场就只有走人了。

毛诗正义36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子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传》:“孝子行役,思其父之戒”;《正义》:“我本欲行之时,父教我曰”云云。按注疏于二章“陟屺”之“母曰:'嗟予季”、三章“陟冈”之“兄曰:'嗟予弟”,亦作此解会,谓是征人望乡而追忆临别时亲戚之丁宁。说自可通。然窃意面语当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季、弟)行役”,词气不类临歧分手之嘱,而似远役者思亲,因想亲亦方思己之口吻尔。徐干《室思》:“想君时见思”;高适《除夕》:“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韩愈《与孟束野书》:“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刘得仁《月夜寄同志》:“支颐不语相思坐,料得君心似我心”;王建《行见月净:。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忽至》:“以我今朝意,想君此夜心”,又《江楼月净:“谁·料江 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思君时”,又《望驿台》:“两处春光 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又《至夜思亲》:“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迩游人”,又《客上守岁在柳家庄》:“故园今夜裹,应念未归人”;孙光宪《生查子》:“想到玉人情,也合思量我jC,;韦庄《浣溪纱》:“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欧陽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张炎《水龙吟。寄袁竹初》

:“待相逢说与相思,想亦在相思裹”;龚自珍《己亥杂诗》:“一灯古店斋心坐,不是云屏梦裹人”:机杼相同,波澜莫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