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yanyahoo 2021-11-22
图片

全球数字变革方兴未艾,数字技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重塑是所有人共同面对的一个全新命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对各地政府而言,如何通过建设数字政府助力高质量发展是一份不可不答的时代考卷。2021年,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动全域性数字化改革,开启了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我们认为,“全域数字化改革”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拓展和升级,浙江方案值得各地政府参考借鉴。

图片

一、当前政府数字化改革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积极部署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围绕智慧社区、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中心、城市大脑等上马了大量的数字化改革项目。然而从总体和实施效果来看,存在如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导向上重技术突破、轻制度革新,重硬件建设、轻能力提升。对待数字化项目往往单纯追求技术领先,过于依赖IT公司的技术性解决方案,而缺乏对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政府管理人员数字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数字化治理的内在逻辑不畅。

二是缺乏对数据驱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整体思考和顶层设计,数字化改革碎片化、事务化、形式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展示功能多、应用功能少,还导致了数据孤岛、数据安全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

图片

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浙江省的政府数字化历经了2003-2015年信息数字化、2016-2017年业务数字化、2018-2020年数字化转型,于2021年迈入了“全域数字化改革”新阶段。省委书记提出以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思维,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做法上围绕四个关键词展开,具体如下:

一是“顶层设计”统筹布局。浙江在全省层面统筹布局“1+5+2”数字化改革整体架构,坚持一朵云(全省统一政务云)、一平台(省公共数据平台),不另起炉灶、不自搞一套。“1”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解决数据问题,即统筹建设省市县三级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省级统管、按需回流地市,服务基层。“5”指运行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综合应用体系。“2”指构建理论和制度体系,推动改革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固化为制度成果。

——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面向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开展多跨协同、进行数字赋能、实施闭环管控的载体;

——数字政府综合应用:聚焦“管”与“服”,以“浙政钉”“浙里办”为基础平台,集成整合政府各部门、各层级APP,迭代形成的综合应用;

——数字经济综合应用: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业务场景,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推动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

——数字社会综合应用:以“城市大脑+未来社区”为核心业务场景,着重围绕解决城市治理、百姓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精准分析、整体研判、智慧决策、协同指挥;

——数字法治综合应用:以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为核心业务场景,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智慧化水平。

二是“多跨协同”压实责任。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各模块建设由各级领导承担第一责任。省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整体改革,省委改革办作为总牵头单位负责统筹推进,省大数据局牵头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省委办公厅牵头党政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数字政府综合应用,省经信厅牵头数字经济综合应用,省发改委牵头数字社会综合应用,省委政法委牵头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形成在省市县乡的纵向各层级之间,在各部门的横向各领域之间,在网络平台数据场景规划设计等业务之间的多主体跨界协同、一体推进。

三是“V型工作法”指明路线。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提出了统一化的V字形工作法。运用V字形方法实现数据流引导业务流,形成业务产生、执行、反馈、评价、检查督察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具体操作上,从治理与服务两个维度赋予核心业务定义,下行阶段,分为业务模块确定,业务单元拆解,业务事项梳理,形成最小颗粒度;上行阶段,分为业务流程再造、协同关系明确、“一件事”组装,最终形成重大任务集成,设计标志性应用场景,找到“破点—线—成面—立体”的最优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指标、工作、政策、评估四大体系,汇总数据需求,实现核心业务的标准化、数字化,形成可认知、可量化的部门职责。

图片

V型工作法

四是“小切口”打造标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鼓励市县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百姓、企业和基层的高频事项,聚焦当前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聚焦经济社会重点环节、关键领域,设计数字化改革小切口,从局部重点领域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改革亮点成果。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专班按照“目录+场景”思维、“一地创新、全省受益”导向,汇聚市县区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将自上而下的框架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应用场景创新结合起来,形成管长远、管全局的系统化大场景,同时推进制度供给、政策供给,丰富、完善数字化改革体系。

图片

三、推动全域数字变革的相关建议

新时期,各地政府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域数字变革要把握以下五点内容:

一是治理思维要“变”。所谓“变”,就是管理者要跳出原有的政府管理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形成运用数字化思维去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各领域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制度创新。善于创新和应用互联网思维和市场运营思维,改革和重塑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旧制度、旧机制,围绕重点目标、重点任务的多跨协同、联动畅通,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治理方式变革,推动整体制度的融合重塑,实现从“适应数字化、运用数字化”到“驾驭数字化、引领数字化”的转变。

二是“小切口”要“精”。所谓“精”,就是经济社会与管理的“小切口”场景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当前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领域“小切口”场景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和成效,比如“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但是在经济产业领域真正的产生实际效能的“小切口”匮乏。在集成已有场景形成场景生态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在经济产业领域找准、做实“小切口”场景。更进一步而言,谁能在经济产业领域挖掘出有价值的“小切口”场景,谁就能引领下一阶段全域数字化变革发展的制高点。

三是数据基底要“通”。所谓“通”,就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要最大程度地开放数据资产,促进数据关联应用。要建立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构建底层数据库,从制约数据共享的“信息孤岛”入手,统筹解决数据的标准化、通道、权责及更新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行业大数据中心,支持建设运营相关制度和规范,探索数字化多元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办法。

四是安全保障要“实”。所谓“实”,就是制度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要是实实在在的可持续。全域数字变革具有试错和进化特征,推进全域数字变革,需要建立制度保障,确保决策的稳定性、工作的持续性、改革的深入性。数字化应用同时存在社会和经济系统风险,围绕数据采集、应用与管理,网络防御、监测与打击,以及其他安全防范领域,要切实加强企业侧、政府侧安全保障意识,做实保障手段以及保障成效。

五是参与主体要“多”。所谓“多”,就是建设主体要多、使用对象也要多,实现建好、用好、管好以及真正能用、真正好用、真正管用。全域数字化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全领域;群众、企业、政府多主体,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可以成立围绕创新业务和场景的跨部门合作创新小组,积极吸引产业界、科技界、投融资专家、民间智库等参与,把政府从全能者变为统筹规划者,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交互来对各个服务场景进行治理,共同创造社会价值。

作者:王春珠、汪徐、岳渤,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