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珠尔

 东耳果果 2021-11-22

《象雄大藏经》的《甘珠尔》现存有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产、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青藏高原雍仲本教的文献经典总结 ,本教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作为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文献记录,本教《甘珠尔》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它全面的记载了藏地的原始历史、文化习俗,以及佛学、科学、天文、艺术、医学等学科学术成就,深刻地体现着藏地人民群体性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本教《甘珠尔》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1]

《甘珠尔经》原藏于青海塔尔寺,“甘珠尔”藏语意为“教敕译典”,即汉佛教所称的《大经藏》。

在《象雄大藏经》的《甘珠尔》《经》部中,有关地球的起源,是这样描述的:地球是风的速度所带来的温度、温度所带来的粘合度、粘合度所带来的土壤、宇宙分子积淀其中组合而成的。[2]

《甘珠尔》

在医学方面,《甘珠尔》记载了人体阴阳结构、身体结构、病原的显现和预防治疗等;今天人们所说的“七分饱”,被《甘珠尔》描述为“胃的四分说”:两分饭、一分水、一分消化空。[2]

《甘珠尔》中有关公元7世纪前西藏地区与周边地区风土习俗的记载,也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几千年前的文化。通过《甘珠尔》可以看到,当时传授经法的佛陀,途经各地遇到了怎样的欢迎仪式,欣赏怎样的乐器舞蹈。各个地方民俗风貌如何,各个地区乃至各国度之间人们如何交谈互动,一一呈现于纸端,宛若眼前。[2]

汉译工程

2013年7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古象雄文明探源》暨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在北京启动。有着西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大藏经《甘珠尔》汉译工程,将由该中心和西藏昌都孜珠寺联合推进,计划十年完成。[2]

汉译意义

“它是几千年古西藏文明的源头活水,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活化石’,是远古各文化之间的亲情链条。”此次大藏经《甘珠尔》的主导译师——中国佛协理事、雍仲本教西藏昌都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丁真俄色活佛告诉本刊记者。[2]

古象雄佛法《甘珠儿》汉译工程在京启动

“汉译工程不仅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探源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2]”

本教《甘珠尔》大藏经的整理与编译,对于丰富和补充各民族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共享,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同样具有特殊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