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北牖 | 柳宗元刘禹锡衡阳赠别

 北牖居 2021-11-22

    文学史也好,政治斗争史也好,柳宗元和刘禹锡总是不能分开的两个名字。两人十年前一起被贬远州司马,接诏返京后只看了一眼玄都观里的桃花,又一起被贬为更远的远方的刺史。执政者多烦他们可以想见。

同行一段路,终须一别,唉声叹气之下,柳宗元作诗一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如同戏剧演出舞台上老生出场,先来一段人物唱词,自述身世履历。“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听了一年《武家坡》,听得人真想泪洒胸怀。”千年之后汪曾祺在《观音寺》里写出了这样几句话。同频共振。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这是两个与远去亡者有关的典故,“故道风烟”“遗墟草树平”,黄尘古道荒草萋萋,都不是什么吉利的景象。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柳宗元对于十年前的那场政治事变,对于一个月前“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势态风波,态度都是向隅而泣深刻反省。他基本上是个实用主义者,对于幻梦般的人事浮沉,心里不是滋味。他把反省结果写成文字,作为人生教训,首先写出了自己,还写给无须讳言的难友刘禹锡。都是当事人,确实无须讳言。也是对刘禹锡一份沉重的规劝,心情沉痛的人话语自然沉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又是一个洒泪千年的典故,“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他俩真的是“归目并随回雁尽”的老战友。只不过柳已缴械,刘还藏刃于袖,若干年后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如匕首一般甩出,以刘禹锡风格样式的豪迈出了一口恶气,也替远逝老友柳宗元抱个不平。

这首诗颈联沉得进去,写得凄凄惨惨欲罢不能;尾联又出得来,挥洒热泪痛哭一回。堪为柳诗中起承转合节奏把控的典范之作。

柳宗元又写一首《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柳宗元21岁中进士,刘禹锡也是同榜进士,两人的同年之谊从此开端;柳宗元31岁任监察御史里行,刘禹锡当时也是监察御史;柳宗元33岁参与永贞革新,刘禹锡也是永贞革新的参与者;失败后两人一同被贬远州司马,十年后一同奉诏回京,一个月后一同外放远州刺史。这一年柳宗元43岁,真的是二十多年荣辱与共。

“今朝岐路忽西东。”贬谪之路同行到衡阳,二人面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重要分别,柳宗元赴广西柳州,刘禹锡向广东连州。所谓合久必分,天命难违,聚散不由人哪。

前句写同,后句写异,这两句同中求异,扣诗题分别之意。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各行歧路之后,请多保重。分久必合,冀望他年求合之意扑面而来。这是柳宗元的相期、相约。

一首诗四句话,前开后合,妙手之得。

柳宗元《三赠刘员外》: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君问归期,何人能做出正确答案?“自误”“知非”的心,已经失去自信了,命运实在无法自行掌握。

命由天定,去问苍天吧。 

看着老友情绪低落,倔强的刘禹锡竟也少见地崩溃了,给出了“黄发相看万事休”的回答。(《重答柳柳州》)

你有相约,我有相许。一片冰心,两处失意。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里一句画面感极强,令人想起十几年前电视剧《上将许世友》中一个镜头:夕阳下,垂暮之年的老战友,朝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久久眺望,手杖掉落了都没发觉,那是许世友等老将军对昔日战场的忘情念想。

柳宗元、刘禹锡就是共同经历过血雨腥风的老友。

五年之后,刘尚在,柳已亡。刘禹锡重新回到当年柳宗元洒泪的地方,回忆往事,感慨与故人湘水永别。还记得那时柳浮舟适柳州,刘登陆赴连州,刘禹锡赋诗吊亡人“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朋友别哭,你一直在我心灵最深处;朋友别哭,我陪你就不孤独。后世有人为这种感觉在唱歌。

柳宗元只活到了46周岁,不服输的老战友刘禹锡替他多活了许多年。

我在,你就还在。

附: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答柳子厚

刘禹锡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三赠刘员外

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重答柳柳州

刘禹锡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