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华 | 读见杨瑞清校长

 一棵树2021 2021-11-22


终于看完杨瑞清校长的专著《走在行知路上》。之所以说“终于”看完,是因为舍不得很快把这本书读完。

好久没有读见这样的好书。字里行间甚至于每个标点都可以感受到杨校长的真情。做教育的,需要这样的真诚和坦荡;这份真诚和坦荡,可以抵御时间的流逝,永葆创业初心;可以抵消任何的流言蜚语,足见一以贯之的赤子初心;可以历经历史考验,证明教育一定要走符合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决定要为杨瑞清校长这本书写一段文字,以示对他的尊重,也是对我自己的警醒,更是反复强调那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杨瑞清校长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杨瑞清校长说以上这些身份其实都不重要,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角色是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算起,杨瑞清校长已经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了40年。今年的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杨瑞清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这四十年来,我问自己做了什么呢?这四十年我们做了什么呢?就做了一件事,就是行知教育实验。让一所落后的村办小学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化的行知教育集团。我深深的感到,行知教育实验在当前落实“双减”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这样一个新时代,具有非常强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特别的倡导,更多的教育伙伴行动起来,携手开展行知教育实验。行知教育实验,从我做起,带动家庭,以班为主,协进学校,互动社区、连接网络,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对行知教育实验的未来充满信心。在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当中,我们弘扬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情怀,探索了乡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现代化之路。让5000多农家子弟,享受了注重生活体验的教育,我们也创办了行知教育基地,累计接待了50多万城市学生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我们在这所学校里面,努力了40年,我们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评价,叫做“1分选择,99分坚持;1分自豪,99分感激;1分成绩,99分成长。”

杨瑞清校长的童年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他说自己的童年主要做两件事:割猪草和减柴禾。母亲和姐姐患病,让这个家庭过得很艰难。他经常要到乡卫生院给母亲和姐姐买药。这样的童年境遇,与其毕业之后投身农村教育,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农家子弟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

1978年杨瑞清初中毕业,赶上“文革”以后第一次恢复中考,考取了晓庄师范。不幸的是,在其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父亲带着一丝安慰平静地走了。

家贫、丧父,加之出身问题,让初入师范的杨瑞清充满了自卑。“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治愈童年”,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恩师辛国俊,辛老师引着杨瑞清走近了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

蒋勋说:人一生的走向,取决于命运二字。或者歹命好运,或者好命歹运,或者命运两济。似乎命中注定杨瑞清就是吃教育这碗饭。师范毕业时,杨瑞清选择了回乡。怀着青春的激情和理想,和同学李亮一起书写了试办行知实验小学的志愿书。

很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一切欣欣向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催生了一代人的创业豪情。“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正是杨瑞清校长艰难创业、坚守初心的真实写照。

为美好的事情,持续付出,哪怕绵绵用力,却得久久为功。人,还是要有情怀,要活得纯粹。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命名行知实验班,农民自发集资为学校易地新建,真正的行知精神——人人皆可创造,时时皆可创造,处处皆可创造。

创业伊始,杨瑞清面临着从教与从政的抉择。组织决定调他到江浦县团委当副书记,经过反复的慎重的思考,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报到上班。没过多久,禁不住内心的纠葛,他诚恳地对县领导说:共青团工作不缺我一个,但扎根农村教育不能少我一个。

让农村孩子博览群书,把课外引进课内来,把课内延申到课外去,组建“春夏秋冬”合唱队,在风雪之夜开办扫盲班......

从事教育,总觉得要有点浪漫主义情怀,当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对于杨瑞清校长而言,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他头顶的星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丰富着他心中的道德法则。

1985年元月10日,行知小学命名,

1986年,提出“不留级”实验,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留级”,

1991年,学校获得“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一等奖;

1989年,行知小学与晓庄师范签订协议,晓庄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诞生;

1994年,”行知基地“正式挂牌;

1995年元月10日,深化”村级大教育“认识;

2001年,启动现代化校舍建设工程;

2000年,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

......

数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行知学校已经摸索出一条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具有时代特点的发展之路——

学会联合——被逼出来的乡村大教育;

学会赏识——摸索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方式;

学会自信——探索农村教师成长之路;

看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我很兴奋。对于咱们学校所提出的”赏识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正确的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学会爱,做三件事,一是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二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去爱别人;三是要让学生学会自爱。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被爱、施爱、自爱。

杨校长还具体阐述了赏识教育理念的理论要素:走近生命,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

落实赏识教育理念,就要遵循陶行知儿童观,恪守6条原则。即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包容、提醒。赏识并不简单的表现为一味地表扬、鼓励。

赏识教育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就是一个”诚“字。

《孟子.离娄上》中: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能有动者。

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心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自爱、自立、自觉、自助、自强,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影响别人和周遭的世界——自爱爱人、自立立人、自觉觉人、自助助人、自强强人。

写到这,我内心满满暖意。这世上总会有一些人,像静穆的天宇中的星星,会驱散暂时的风寒,酝酿那并不遥远的春天。轻轻地告诉我:坚定、感恩、持续地成长,悄悄地谱写自己的诗篇。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先生的话语似在耳边。

此时凌晨一点,我毫无睡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