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去世3年的女儿出现眼前,这位年轻妈妈崩溃了…

 嗨cmyltwxe1x23 2021-11-23

图片

作者:小楼

来源:小楼聊心理(ID:xiaolouxinli)

编辑: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图片

周末看到一段小视频,被感动哭了……

7岁的娜妍出生在韩国一个普通家庭,一家人过着温馨快乐的小日子。

2017年,命运却和可爱的小娜妍开了个玩笑。

图片

那天,娜妍突然感觉喉咙不舒服,妈妈以为是普通的小感冒,便将她送到医院。

没想到医生给出的诊断却如晴天霹雳,急性白血病。

图片

向来活泼阳光的小娜妍,怎么会患上这么可怕的病?

娜妍妈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每天哭得不能自已。

住院后,娜妍一直乖乖的,妈妈和医生的话都会认真听,每天吃得饱饱的,药也会主动吃下。

她乐观地想,自己很快就能出院,和姐姐妹妹们一起快乐玩耍。

图片

大家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小娜妍可以度过这一劫。

然而天不遂人愿。

娜妍越来越严重了,仅仅过了几个月,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图片

娜妍的离开,让家里缺了一角,永远不能被修复,这个家被痛苦包围了。

图片

妹妹天天念叨:妈妈,我想娜妍姐姐了,想她陪我玩~

图片

图片

可妈妈才是最痛苦的人,十月怀胎的女儿,就这样没了。

娜妍去世后,妈妈就像着了魔一样,看着天上的云,都感觉宝贝女儿在上面睡觉……

图片

图片

有时候她甚至会情不自禁对着白云说话,就像娜妍能听见一样。

路人见她这反常举动,都在猜测这是哪里来的疯女人。

图片

娜妍妈妈一直沉浸在对女儿的思念中,连正常生活都难以维持。

在思念的痛苦中,她度过了3年,终于在2020年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有人告诉她,现在有办法能让她“再见一次”小娜妍。

思念成疾的妈妈激动得哭了,她急急忙忙跑去询问,才知道原来是VR技术。

她不懂这些技术,但只要有机会再见女儿一面,她什么都愿意相信。

图片

就这样,她小心翼翼戴上了VR眼镜,眼前的景象突然就变了。

在一个小花园里,天空很美,这真是个温馨舒适的地方。

图片

她还没反应过来,一声熟悉的“妈妈”传来,紧接着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是娜妍,她思念了3年的女儿,穿了生前最喜欢的紫裙子,人字拖,背了粉色的小书包……

图片

娜妍小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很想你,你想我了吗?

妈妈“摸着”女儿的小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掉眼泪。

图片

“妈妈很想你,每天都想你,娜妍过得好吗?妈妈很想抱抱娜妍啊……”

图片

图片

娜妍带着妈妈跑到自己“天国”的家,漂亮的大房子,星光闪闪,娜妍过得很开心呢……

图片

随后,娜妍带着妈妈走到一个蛋糕前,她希望妈妈陪自己过7岁的生日。

妈妈亲自给娜妍点燃了生日蜡烛……

图片

唱完生日歌后,娜妍开始说自己的生日愿望,哥哥和姐姐不要吵架了,妹妹不要生病,爸爸不要抽烟,妈妈不要难过……

原来在天国的那边,小娜妍也一直牵挂着家人。

图片

听着女儿的念叨,妈妈一边哭一边点头。

图片

夜深了,娜妍从枕头下拿出一封信,那是给妈妈的。

信里面写着:妈妈,我们下次见面再一起玩,我会一直一直想念妈妈,妈妈我爱你。

图片

“娜妍啊,原谅妈妈现在不能去陪你,妈妈还有事要做,等做完了,妈妈就去娜妍身边……”

“我爱你,我的宝贝。”

图片

最后,小娜妍消失了,所有场景都消失了,只剩下流着泪的妈妈,静静地站在那儿。

许久之后,她才喊出一句,娜妍啊,一路走好……

图片

图片

短短的视频,看得真让人揪心。

其实这个纪录片刚出来时,是有争议的。

有人觉得,运用这种技术让女儿重现,是一种“揭伤疤”的行为,让妈妈再次经历丧女的痛苦,对妈妈很残忍。

图片

图片

失去所爱之人,是人生之大不幸,几乎没有人能承受这样的冲击。

特别是丧子之痛,孩子是爸爸妈妈的情感支持和寄托,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未来,都有千万种希冀和愿望。

如果一切突然被暂停,人生就会失去方向。

之后会经历孤独、愤怒、抑郁、失眠、无意义感、自暴自弃,或是沉溺在悲伤中不愿走出来。

娜妍的妈妈在女儿离开后,精神恍惚了3年,依旧无法走出哀伤。

3年后,再次让女儿“重新出现”,到底是不是二次伤害呢?

我想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去解释一下。

图片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哀悼。

哀悼是一个过程,指亲人离世后,活着的人从悲伤中恢复的过程。

Elisabeth Kübler-Ross 曾说过一个五阶段理论。

否认(denial)

愤怒(anger)

讨价还价(bargaining)

抑郁(depression)

接受(acceptance)

哀悼,是相对于所爱之人离去提出来的理论。

但其他形式的丧失,也需要经历哀悼的过程,只是严重程度不一。

像失恋、离婚、失去心爱的宠物等等,生活的一部分突然丢失,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这对内心带来的冲击都是非常大的。

我之前看的《俗女养成记》,陈嘉玲在失业失恋双重打击之下,也经历了这5个阶段,最后才恢复正常状态。

图片

哀悼可能会经历不止一次这5阶段,有时候会在一个阶段里停留很久,或者在两个阶段里面循环。

娜妍的妈妈,就是一直在抑郁的阶段,没有进入接受的阶段。

但如果一直走不到接受的阶段,那哀悼的过程就一直没结束,哀伤的情绪就会一直存在。

走出哀伤的人,伤疤还在,但能带着思念回到正轨。

可要是走不出来,哀伤对一个人未来人生的影响也是破坏性的。

娜妍妈妈的三年,因为“反常的举动”被人看成是“疯子”。

还有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爸爸因为喝酒导致三个孩子丧生,他自杀无果后,选择无休止地折磨自己。

图片

图片

哀伤的情绪是需要处理的。

短片里,虽然娜妍妈妈哭得让人心碎,但其实是在完成她3年前就该走的哀悼之路。

唯有哭出来,才能走到下一步。

美国心理学家 William J. Worden 曾提到,走出哀悼的四项任务:

1、接受现实

2、处理悲伤带来的疼痛

3、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环境

4、开始新生活的同时在内心给逝者留一个位置

我想起电影《百日告白》,也是在讲走出哀悼的过程。

以100天为期限,去悲伤,去接受,去适应,去怀念,去开启新生活。

图片

写在最后 

和娜妍“见完面”后,妈妈终于不似从前那样忧郁。

终于如愿以偿见到女儿,她变得坚强了,表示自己会好好生活。

图片

人活着,总是难免要面对哀悼。

一直以来,我觉得葬礼除了是对逝者的一种祈福,其实也是给活着的人一个机会,走完哀悼的过程。

用一个仪式来提醒留下来的人:他们真的走了,留下一个期限,好让我们放手。

图片

经历丧失,势必有无可避免的伤痛,更不确定是否痊愈。

然而你我都知道,剩下的人生依旧要继续走完。只需记得,所有深爱过的、被爱过的一切,当将存在、永不消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