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道德经》(81)

 新用户15578685 2021-11-23

老子的《道德经》可以横竖读,因为谁读就是谁的《道德经》,虽然大家觉得自己读的《道德经》与老子写的《道德经》是一样的,但当你读出来,这个《道德经》就已经不是老子的《道德经》了。这有很神奇的样子。

《道德经》第81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但读起来似乎也没有终结的意思。有人说经常“错简”,也许错简的说法能够解释一切。那么这一章,老子要说什么呢。有一年,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也是坐不住,有一天,他和佛印在一起喝茶,两个人慢慢地说话,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然后,就说到“我的眼里只有你”这件事情上了。佛印说,我的眼里的你像是一尊佛。苏东坡很得意,但苏东坡说,我的眼里的你像一抔狗屎。佛印并没有不高兴的样子。佛印说你的心里有什么,在你的眼里就映照出什么。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吧。苏东坡那样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假如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眼里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也许这取决于教师是什么样子的吧。我觉得佛印说的有道理。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意译——

真实的言语是不好听的,好听的是不真实的。善良的人是不会争辩的;辩解的人是不善良的。专家的见识不会渊博,博学的人不会专精。“圣人”不积累。为别人做的越多,自己越有;给别人的越多,自己越多。“天”的做法,是只做有利的而不做损害的。圣人的做法,是只埋头苦干而不争回报。

理解——

前三句话是在说一个意思,守“朴”。老子提出了三个排比的否定问题,即“信美”、“善辩”和“知博”。第一句的意思,类似“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老子经常用“信”字,大体上是指“真实”、“信用”或“可靠”讲。第二句,如果说“善”是“做好事”、“好”,也行。比如说,做好事的人不善于“机辩”,或“讷于言”等。老子知道“公道”自在人心,不必辩解。第三句,用现在的语言也容易理解,即“样样通,样样松”。

接着,老子说“圣人”怎么做呢?“不积”,“圣人不积”,不聚积、不囤甚至不“自肥”的意思。只是“不囤”的是什么呢?也许老子是说财物,是说能力,都可以说。下一句《道藏无注本》与别的版本有别,连用了两个“既以与人”。前一个在别的本子里,是说“既以为人”。老子的意思是帮助别人越多,给予别人越多,自己越多越有。这就最少类似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味,实在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最后,老子写,天道是利(人)不是害(人);“圣人”的道,则是付出而不是索取。“不争”这个词,老子在《道德经》中前后已经写了八次;虽有差池,但“不争”无疑是老子为人处世思想中最想表述的不二法门。

朝暾,春意勃发,老子看向关门,又坐了一会儿。老子叹口气,治人者“为而不争”,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