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环中国——呼和浩特

 胶泥 2021-11-23

从天津市区到呼和浩特用了六天,将近700公里。骑起来和之前相比有好有坏,好的地方是北方的深秋很凉爽,早晚甚至有些冷,白天有太阳也不会很热。不好的是山路很多,天津海拔十几米,一直上升到一千多,起伏路还特别多,加上不知道怎么搞的一直都是西南风,从张家口开始极目四望便十分的辽阔开阔,没有任何挡风的地方,所以逆风十分的明显,骑起来格外的费劲,吹的久了还会脑壳痛。

只是,所有这些都是旅行路上的经历,一个个瞬间对于很久以后都是难得的回忆,可是人的记忆总归和计算机不同,人类有不属于计算机的庞大记忆库,只是需要一个个相应的索引——所以需要时常写下来,建立索引。

内蒙沿途路过的城市感觉都不错。城市很新,马路宽敞,地面很干净,当然了,空气也很清新,毕竟是草原城市嘛。只是呼和浩特马路上的小姐姐们皮肤白皙,面容姣好,衣着时尚,恍惚来到了江南,让人好生奇怪。

这次从天津出发后,虽然依然带了露营装备,可是并不打算露营了,只是防范未然。因为每天很累,晚上想好好休息恢复体力,并且特别想洗热水澡。可是这个时候的北方晚上已经颇有些冷了,凉水澡有点扛不住,而一天下来速干衣上总是大片的汗渍,需要每天洗衣服——虽然有两套,可我实在不愿折腾。

再者,从安全角度,内蒙沿途的乡村规模都特别小,晚上风特别大,露营的地方也不好找——直觉告诉我,最好不露营。可是所谓的镇子往往只有十几户人家,主要为大货车司机提供的简单住宿我又实在无法将就,所以每天的目的地只能是城市。所有的城市里,最钟爱的是县城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十分的便利。也所以,每天的骑行距离便不再大致相同,而是依据各个城市之间而有不同。

今天在呼和浩特休息一天。一直以来对城市里的景点是没有兴致的,除了博物馆,对了解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文明最好的方式。只要有机会,必不错过——今天也不例外。

内蒙古地域辽阔,面积多达118万平方公里,以蒙古高原地形为主,是中国除青藏高原外的第二大高原,包括森林、草原(草甸)、沙漠(沙地)、丘陵、沼泽、湖泊湿地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地貌。

历史上,在包括如今内蒙在内的广大北方草原地区,曾经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由不同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很多强盛一时又迅即消亡的王朝和文明,辽,金,西夏,党项,元等等。

草原游牧民族在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成功的形成自己独特的全面和系统性的文化,由于频繁的受到外来文明的深深影响,更多的是秉承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吸收,创新,为我所用。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去了解这个地区的由来。明朝消灭元朝之后初级军事力量强盛,对北逃至蒙古草原的蒙古残余势力和本土势力采取积极进攻方式,却始终无法彻底打败蒙古,之后改为以全面防御为主——在冷兵器时代的中国,这种方式还是可以比较有效的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的。

现今留存下来的绝大部分长城便是明朝所建,比如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而清代时就基本不修长城了,因为满族联合蒙古族征服了中原建立王朝,又长期采取分而治之和怀柔政策对蒙古进行统治,并不怎么需要操心来自蒙古的威胁。

而今天的呼和浩特最早来自于明朝中后期明蒙和平时期,蒙古投降明朝后通贡互市而建立的互市市场之一,库库和屯,由明朝皇帝赐名“归化”,如今的呼和浩特旧城。算起来,呼和浩特只有400多年历史,算是比较年轻的了。

对于类似的长途旅行,一般以独自一个人为主,可能普遍的原因在于,追求这样旅行方式的人心中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观念——我不愿称之为目标,因为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多么清晰的目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坚持。而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毫无疑问都是非常自我的——对于自我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意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看法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这很正常,只是我始终觉得对于自己的生活,愿意坚持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那么说回来,坚持自我的人可能都很不愿意去妥协,尤其是长途旅行这样特殊的方式,很难有两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够长时间长距离的各方面合拍,尤其是同性之间。而若是异性,那除非是恋人了——不是恋人也要发展成恋人了——可是旅行对恋人的关系本来就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所以,我宁愿一个人的,长期走在我的路上,去品味属于我的孤独,和寂寞。

也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害怕孤独,恐惧寂寞。但于我来说,恰恰相反,既可以很开心的和好朋友在一起聊天喝酒吹水,更能安然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即使是长时间一个人的孤独——孤独更有孤独的快乐。

不仅仅是现在,往前推移到整个6月的独自骑行,以及去年8月下旬同样的一个人川藏线徒步,还有其他很多时候,都十分享受一个人的独处。除了吃饭和住店外,一整天可以不用讲一句话。

一个人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在心中会自我对话,好像一场即兴演讲。在川藏线上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的流泪,因为某个音乐,或者某个场景,一下子触动了自己。但在骑行中,却更多的是笑出声,或许因为拼了命爬上某个大坡后突然出现的辽阔壮丽风光,或许因为某个视频里有意思的场景,或许想起了某个有趣的往事。

这个时候的自己总是轻易的放开自己,不用任何伪装。是的,越来越讨厌伪装,欣赏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简单。

好像越活越回去了,什么时候会变成儿童呢。

看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同学们,欣赏下真实的古墓开棺后的样子。

契丹文字还挺有意思的,只是也太麻烦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