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宫廷,就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绘画,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绘画出现于五代,而大备于宋。皇帝是宫廷绘画的组织者,有趣的是,因为宋徽宗,这位痴迷书画收藏又极具天赋的帝王书画家,宫廷绘画的精致辉煌在两宋(特别是北宋)达到一个发展的高潮。 以宋徽宗时兼有“画学”职能的画院在机构、职能上最为完善。南宋高宗重建画院时,保持了原来的建制,画院内人才济济。出于表现纪实场景的需要和满足皇家工整精丽的审美要求,宫廷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 北宋 徽宗《竹禽图》卷 《竹禽图》充分说明了在宋徽宗时期的皇家画院,超写实风格花鸟画的风靡。在此类超写实风格花鸟画中,画家们充分展示出娴熟的花草树木绘画技巧,及对禽鸟轻盈跳跃或立于枝头意欲展翅腾飞的动态的超凡表现力。 无论是从自然界取材还是用一句诗词做题,画家们都重在生动地把握主题的内在意境,而不是刻板地诠释其字面含义。 北宋 徽宗《雀鸟图》部分 在徽宗的笔下,一对立于枝头的雀鸟,相互顾盼,它们灵动机敏的动态和生动活泼的神态跃然纸上,这充分显示出徽宗对雀鸟细致入微的观察。而他以生漆点睛,更显雀鸟栩栩如生的神采。 徽宗皇帝深以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准确的细节描绘是表现事物内涵和外形的关键。两只小巧的雀鸟在他的笔下,互相传递着一种心灵交融的美妙感觉,除了灵动的姿态,逼真的羽毛,徽宗的生漆点睛之笔最终赋予雀鸟生命力,这种特有的光感和立体效果是机械的绘画无法表现的。 北宋 徽宗《雀鸟图》部分 尾纸有赵孟頫跋文:“道君聪明天纵,其于绘事尤其神妙。动植之物无不曲尽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为世宝。然蕞尔小禽蒙圣人所录,抑何幸耶!” 看了徽宗的佳作,不难看出,两宋时“写实性绘画”的创作技巧已臻精熟完善,品味日益典雅脱俗。 南宋 马麟《兰图》册页 这幅落款为马麟的精致的兰花图,是南宋皇室贵族青睐写实风格绘画的典型例证。马麟是马远的儿子,是宋朝最有名的宫廷画师家族第五代传人,此家族从徽宗时起便在皇家画院供职。同其父马远一样,马麟鉴学多才,除了精通工笔花鸟,其存世作品还包括山水、大幅儒家先贤肖像、山水楼阁人物图等。马麟的每幅画作中都体现着抒情诗般的意境。他的画作敏锐精准地反映出宋朝的皇族们沉湎于高度唯美的生活方式。 南宋 马麟《兰图》部分 马麟的画作聚焦于一株标本式植物,以其细嫩的花茎,柔韧的花瓣,突出了兰花的感性,同时,以纤直锐挺的暗绿色叶子对色调柔和的淡紫与黄绿色煣杂的花头加以补偿平衡。 画中的画和叶子,布局简洁,呈非对称平衡,花瓣的设色在精致工细的渲染下,于淡紫色、白色和石绿等色彩间不着痕迹地精妙渐变,传递出一种着意刻画的唯美的情致。这样的画作不禁让人想起南宋诗句中对花的描写:“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 两宋宫廷绘画的精致和细腻,以及其中蕴含的唯美情致,极具代表性和表现力。至清代乾隆年间,掀起宫廷绘画又一高潮,郎世宁更是以《百骏图》极火,但终究是随着朝代更迭,艺术也在迭代,终成了另外一种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