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视储备多少?不能看视力,不能单看眼轴。得看轴率比(AC/A)

 长沙7喜 2021-11-23

由于全民防控近视,所以有意识在近视之前来看眼科医生的家长和孩子多了,不少视力1.0的孩子也会定期来医院或诊所检查,他(她)们最想知道:我家孩子啥时候会成为近视?离近视(远视储备)还有多远?

先科普一下”远视储备“,孩子的眼球从小而短,慢慢长,也就是远视储备逐渐被消耗的过程。而”正视眼“就像坐标系上的”0“刻度一样,只是一个标注点,只要偏差一点点,不是远视就是近视。最理想的状态是:6岁左右的孩子有+1.00D远视储备,能够在6~18岁的学习生涯中慢慢消耗。

如今的现代生活(户外少,视近时间多),远视储备不经用。8年前的远视女孩6岁双眼+6.00D远视,我或许预言过她成为近视的几率非常低,但不久之前14岁的她出现了低度近视。很多的家长还享受着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想过”远视储备“,孩子就已经步入”近视“,没有回头的机会。所以能够提前关注”远视储备“并能够简单量化,”还有多少远视储备“也就非常重要了。

远视储备的检查

(一)视力

视力不能反应远视储备的量。1.0的视力只能证明孩子可能还没有近视,因为轻度远视、正视、低度近视/散光(眯眼时)都可以测到1.0 视力结果。但如果证实了远视状态,定期监测到一直正常的视力,能够说明孩子还处于远视/正视的状态。其实在此状态将”户外2小时+合适足量体育运动”贯彻到实处,父母也就已经尽力而为了。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阿托品散瞳验光

测量远视储备的最精准的方法是:用阿托品眼液散瞳后验光检查。1%阿托品眼液能够放松孩子的调节,得到最准确的屈光度数。结果提示多少度远视,也就是还有多少度的远视储备。远视储备度数不等同于给镜的度数,常常戴镜的度数会略低于远视储备。

对于9岁以下的孩子(严格上是12岁以下),其它方式的验光结果都不能等同于远视储备。因为孩子的调节没有完全放松,会出现各种屈光度数,同一个医生多次连续测定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度数波动。只能说,有经验的医生尽量排除了很多影响因素后可能从这些结果得到一些接近的提示。

所以,不能用视力筛查的结果来证实“远视储备不足”,也不能用电脑验光的结果说“没有远视储备”,甚至快速散瞳(包括美多丽、环戊酮散瞳)的结果都不是那么可靠。小瞳孔验光更加不能用来验证远视储备了。

我们建议在孩子必要时幼儿园期间(5-6岁)阿托品散瞳检查一次,得到准确的远视储备,尤其是在视力不理想的情况下。但临床上并不建议多次用阿托品散瞳验光的结果来监测远视储备。因为①远视储备的监测推荐半年一次;除了远视弱视的孩子需要半年阿托品验光一次,一般不推荐视力好的孩子这样检查;②“是药必有三分毒”,阿托品眼液会带来20余天看近模糊和太阳下畏光的副作用,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会出现面红发烫等等不适。不合适用作预防性监测。

(三)眼轴

眼轴本身是一个监测屈光状态非常客观的指标。因为青少年近视基本上都是轴性近视,伴随着眼轴的延长。就像“白话白话,远视、近视与散光”里阐述的,孩子出生时眼轴短,是远视;逐渐长到正常成正视;如果不幸运地长得太长,就是近视了。

最近几年,医生和家长对眼轴关注非常多,有时候心情跟随眼轴增长的0.1或0.2高低起伏。

单纯用眼轴作为近视防控和远视储备的监控存在了以下不足:

  1.  不同的正视眼,眼轴长短不一。我们常说正常眼轴23mm左右,这个“正常值”的前提是角膜曲率K值在平均值42.00~43.00D。所以,单看眼轴24.5mm不一定近视;眼轴23mm也说不准已经近视。

  2. 常说“眼轴增长1mm近视增长3.00D”,但临床中眼轴增长0.1~0.2mm,屈光度数无明显变化。

  3. 测量误差。不同仪器不同方法测量眼轴的机理有差别;同一台仪器测量角度少许偏差也会影响数值。所以0.1、0.2、0.3波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至少不一定是近视增长,不一定是远视储备消耗过多。

不过,在已经通过验光明确了远视储备量的情况下,定期检查眼轴没有明显增长,能够说明远视储备没有被过度消耗,孩子处于安全状态。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轴率比(AL/CR)

在分析轴率比(AL/CR)之前,得先科普一下。

轴(AL),指的是眼轴的长度(mm);

率(CR),指的的角膜曲率半径(mm)。

AL/CR的正常值为3+-。低于3,大部分是远视状态,而且值越小,远视度数越高;高于3,大部分是近视状态,而且值越大,近视度数越高。

AL/CR说明的是眼球长度与角膜这个凸透镜能力的匹配程度。众所周知,眼球是个照相机,它的功能就是在视网膜(底片)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众所周知,凸透镜的度数(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不一样,清晰成像的距离不一样。眼球的最重要的凸透镜就是角膜,角膜曲率半径(CR)越大,角膜越平坦,对光线的折射作用(k值)越小,需要的眼轴(AL)也越长;角膜曲率半径(CR)越小,角膜越陡峭,对光线折射作用(k值)越大,需要的眼轴(AL)也越短。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两者匹配(AL、CR都大或者都小),就能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成像,眼睛的屈光状态就是正常的!!不匹配的时候,眼轴过短,AL/CR过小,远视;眼轴过长,AL/CR过大,近视。

图片

轴率比(AL/CR)作为监测指标的优势:

  1. 简单明了,易于比较,得出结论。<3,大概率远视状态。>3,大概率近视状态。

  2. 对所有人的评判标准一致。不同角膜曲率,不同眼轴,比值等于3,就基本正视眼。

  3. 根据比值大小,能粗略估计远视和近视的度数。但不等同于验光结果和配镜结果。例如:AL/CR在2.8~2.9,低中度远视;AL/CR在2.6~2.7,中高度远视。

  4. 多次测量,可以得出增长趋势,AL/CR比值接近3时,风险提示。

  5. CR和角膜曲率K互通,K1和K2相差较大(角膜散光明显),提示眼球散光会需要矫正。

使用轴率比(AL/CR)作为监测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AL/CR=3不能作为判断近视与否的标准,必须以散瞳验光结果为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了AL/CR=3.01~3.05却仍处于非常低度远视;亦发现AL/CR=2.97~2.99却已经是低度近视。

  2.  AL/CR<2.7~2.8,尤其裸眼视力不佳,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建议验光检查,可能单眼或双眼高度远视,需要戴镜和弱视治疗。

  3.  进入近视状态,直接用验光度数评价近视防控。因为准确矫正是控制近视的首要举措。如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用(戴塑形镜)片上(小瞳)验光来评价防控效果。

如何应用检查结果判断孩子面临近视风险?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检查的配合度有差别,所以组合不同检查结果评判近视风险:

  1. 6-8岁孩子  测视力配合能得到视力结果:①视力<1.0,散瞳验光。选择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作为评判指标。可考虑环戊酮等中短效散瞳药物。②视力>=1.0可结合AL/CR比值,能做出初步判断。AL/CR接近3.0仍建议验光,避免漏诊近视;AL/CR=2.90,结合多次测量或前期验光远视结果,排除明显散光可能,可以观察。

  2. 3-5岁孩子    测量视力欠配合,视力结果仅供参考。联合视力筛查结果+AL/CR比值,做出评判:①视力筛查提示近视、大散光、高度远视,AL、CR和AL/CR比值出相应异常,阿托品散瞳验光得到屈光状态;②视力筛查结果正常,AL/CR=2.80~2.90左右,基本正常;③视力筛查结果正常,AL/CR>2.90,酌情风险提示,控制近视风险因素。

  3. 2-3岁孩子     测量普通视力不配合:①如果能得到AL/CR比值,联合视力筛查结果+AL/CR比值,做出评判。②AL/CR比值不配合,则单独视力筛查结果做初步评判。异常时,阿托品散瞳后客观验光结果做出准确评判。

  4. 2岁以下孩子   根据行为异常评判视觉能力最可靠,选择性观看可以参考。视力筛查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而且,角膜曲率、眼轴增长速度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视力筛查结果异常需要酌情考虑。重点在于排除先天性眼病和眼球器质性病变。

视力筛查结果判断请参考”如何看懂视力筛查的结果“。

图片

总结如下:

  1. 3月~半年在信任的门诊检查视力、眼轴、角膜曲率,测定出AL/CR值,制作出曲线。做到心中有数。

  2. 不管结果如何,坚定执行“户外2小时+合适年龄的体育运动”,预防近视做到位。古话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后就算最后还是近视了,也没有啥后悔的啦。

  3. 其实,只要前两者都做到位了,结果不会差。就算近视了,加深速度也不会太快。说不准还有n多彩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