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重百病生!中医1个祛湿方,仅需2味药,就能从根上断绝湿气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11-23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曾讲过,人体很多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其实都和体内的痰湿过重有着很大的关系。

痰湿结于喉结之处,就会诱发甲状腺结节;到了乳腺,就是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停于肺部,就是肺结节;还会在胃、肝、子宫等部位停滞,形成肌瘤。

文章图片1

那么痰湿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认为,如果人体津液运行失常,首先会形成湿,当湿不能很好地运化,再蒸腾进津液就会形成痰。

所以痰湿的本质是津液的一部分,只是它是在一个病理状态下出来的。

因而想要防止痰湿凝聚,祛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到底什么是湿气,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关于时期的这个话题。

文章图片2

一、湿气是什么

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以沉重、粘腻感为特征的疾病。

从传统中医来说,湿气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在导致人体产生疾病时,容易出现以下特质:

1.沉重感

如“首如裹”、“腰中如贯五千钱”等头部、腰部发沉的感觉。

2.粘腻感

如大便粘腻,出汗粘腻,而且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

这是由于湿属中医阴邪范畴,常损伤人体正气,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从而使人出现乏力、倦怠感。

文章图片3

二、湿气是怎么产生的

湿气根据其病因及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湿、内湿两种。

1.外湿

外湿多数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处、工作环境潮湿等感受湿气所致。

那么是不是睡前洗澡或天天洗头就会有湿气呢?

是也不是,发生外湿的情况,一般是长期持续,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不是说,碰水就会有湿气。

2.内湿

内湿则多是因为自己本身脾胃功能不足,在此基础上还进食大量油腻,生冷的食物,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而成。

所以,大家更要注意的是保护脾胃功能和控制饮食。

文章图片4

三、哪些人群容易湿气重

1、多食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的人群;

2、饮酒过多的人群;

3、生活、工作环境潮湿的人群;

4、平素脾胃虚弱的人群;

5、久坐运动少的人群。

文章图片5

四、如何判断体内有湿气

湿气重常有以下几种症状及表现:

1.头昏沉重,嗜睡,身体困重,四肢发酸,肢体倦怠乏力;

2.大便黏腻、稀溏不成形,排便不尽感,马桶难以冲净;3.舌苔白厚腻、黄厚腻或舌体重着感且舌边有齿痕,自觉口中甜腻;

4.面色晦暗,有油光;

5.胸脘胀满、痰多、食欲减退;

6.妇女可见白带量多黄稠,这是水湿之邪具有趋于人体下部的特点;

7.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8. 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文章图片6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湿气

1、饮食要清淡适量,少吃油腻食物和凉性食物;

2、适当运动,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四肢健则脾胃健;

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劳逸结合,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锻炼;

4. 避免长期居住和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

文章图片7

六、体内湿气重该如何调理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张流传千年的经典名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名为泽泻汤。

方子也很简单,就是把泽泻、白术,水煎服。

这张方子的立意很简单,其中的泽泻,利水,能把痰湿水饮通过小便往外排。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可以杜绝生痰之源。

两味药配合,患者体内的痰湿水饮就少了一大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