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曾讲过,人体很多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其实都和体内的痰湿过重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痰湿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认为,如果人体津液运行失常,首先会形成湿,当湿不能很好地运化,再蒸腾进津液就会形成痰。 所以痰湿的本质是津液的一部分,只是它是在一个病理状态下出来的。 因而想要防止痰湿凝聚,祛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到底什么是湿气,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关于时期的这个话题。 一、湿气是什么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以沉重、粘腻感为特征的疾病。 从传统中医来说,湿气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在导致人体产生疾病时,容易出现以下特质: 1.沉重感 如“首如裹”、“腰中如贯五千钱”等头部、腰部发沉的感觉。 2.粘腻感 如大便粘腻,出汗粘腻,而且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 这是由于湿属中医阴邪范畴,常损伤人体正气,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从而使人出现乏力、倦怠感。 二、湿气是怎么产生的湿气根据其病因及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湿、内湿两种。 1.外湿 外湿多数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处、工作环境潮湿等感受湿气所致。 那么是不是睡前洗澡或天天洗头就会有湿气呢? 是也不是,发生外湿的情况,一般是长期持续,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不是说,碰水就会有湿气。 2.内湿 内湿则多是因为自己本身脾胃功能不足,在此基础上还进食大量油腻,生冷的食物,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而成。 所以,大家更要注意的是保护脾胃功能和控制饮食。 三、哪些人群容易湿气重
四、如何判断体内有湿气湿气重常有以下几种症状及表现: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湿气
六、体内湿气重该如何调理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张流传千年的经典名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名为泽泻汤。 方子也很简单,就是把泽泻、白术,水煎服。 这张方子的立意很简单,其中的泽泻,利水,能把痰湿水饮通过小便往外排。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可以杜绝生痰之源。 两味药配合,患者体内的痰湿水饮就少了一大半。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甲乳结节肌瘤囊肿1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