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常说:“九窍通,病无踪”,那么,我们的九窍要如何养? 什么是九窍? 简单来说就是双眼、鼻孔、耳朵、嘴、以及前后二阴。 “九窍”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我们九窍的通畅与否,以及功能的正常发挥。则是我们一身脏腑机能、气血阴阳是否平和如常的一个缩影。 因此,若是聚焦于九窍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洞察其体内脏腑的异常情况。养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养九窍。 第一窍:双眼 肝,开窍于目。而眼睛的视物功能,只有在肝血的濡养下才能正常发挥。有了肝阴的濡养,我们才不会眼干、眼涩、眼昏花。 因此,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视力就开始持续衰退。这就可以将其理解为是肝血不足的表现。 此外,若是还有肝阳上亢的影响。那么,我们的眼睛就容易发红或是肿胀;若是肝经受到风热之邪的侵扰,那么眼睛难免会红、肿、痛。 因此,若是目之一窍出了问题。就需要考虑是否为肝中阴血不足了。 要如何养? 我们可以取适量的决明子泡水代茶饮,来改善眼干、眼涩以及眼红肿的问题。同时,还有降血压的效果。当然,要是再加入适量菊花,还会更好。 第二窍:鼻孔 我们的鼻孔为肺窍。因此,通过鼻子所反应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洞悉肺的大概情况。 比如说流鼻涕,其实,这是因为肺气无法运行津液所引起的。我们的肺,可以将脾胃传导而来的津液,输布给我们的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 若是肺无法运化津液,那么就会凝聚,形成鼻涕。因此,鼻子不通气、有鼻涕,这其实是肺气失常的一种表现。因此,若是鼻子堵了,那么肺气也就堵上了。 鼻窍如何通? 这其中,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强肺气。用黄芪泡水代茶饮,黄芪能健脾益气、固表御邪。 第三窍:耳朵 我们的耳朵为肾之窍。中医常讲,肾开窍于耳。若是肾阳亏虚,肾气亏虚,那么双耳就容易失聪。 同时,若是肾阴不足,相火偏亢。那么也会体现在我们的耳朵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耳鸣。因此,一般老年失聪,往往就是肾阳不足、肾气亏虚所引起的。 因此,对于中年耳鸣,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滋补肾阴、镇肝潜阳。比如说用桑椹代茶等。 第四窍:口 口之一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反应我们的脾的健康与否。
若是脾气虚弱,就会导致食欲不振。 若是脾失健运,就会导致口中黏腻。 若是脾有湿热,就会导致口臭。 脾之华在于唇。若是嘴唇丰厚、红润,就说明脾功能正常。若是嘴唇干燥、薄而瘪,就要考虑脾气虚弱的问题了。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若是上年纪后不知不觉流唾液。这也是脾弱,口唇肌肉无力,无法收摄唾液所致。因此,我们可以用陈皮泡水代茶,来改善胸腹部位胀满、食欲不振、胸闷、咳嗽痰多等问题。 第五窍:前后二阴 肾开窍于耳。同时,肾也开窍于二阴。就是说我们小便的生成和排泄,是离不开肾气的支持的。 体内津液通过三焦入与肾中,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将浊者部分下注于膀胱。然而,膀胱的开阖,又受制于肾气的收摄。 因此,若是肾气不足,或是肾中阴阳失衡,就会导致小便不利。比如说说淋漓不尽、尿痛尿涩、排尿困难等。 此外,大便的排泄更加离不开肾。我们的肾中之阴,作为一身之阴的源泉所在,能够滋润着我们的肠道。 若是肾阴亏虚,肠道 若是肾阳不足,影响了脾阳,我们就容易腹泻,尤其是形成五更泻。 所以说,我们的前后二阴的状态表现,则是体现了肾的好与坏。 要如何应对? 当然,若是情况复杂,毋庸置疑,就需要辨证施治了。若是对于广泛的肾阳不足而言,我们可以艾灸命门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