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江南的天气实在是好 没有雨水打扰 空气中飘散着似有若无的桂花香 阳光每天都勤快地“打卡上班” 但谁知道 这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冷空气 如此来势汹汹 我国大部地区几乎都一夜入冬! 从目前的气温预报来看 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在内的 18个省会级城市和直辖市 累积降温都达10℃以上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今年冬天发生拉尼娜现象基本成为定局,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我们可能要面对一个“冷冬”了…… 大范围气温下降,是很多疾病高发的时候,光是多穿衣服远远不够,为了让你护好身体的“薄弱环节”,安稳过冬,这几个科室的医生想给你一些生活提醒和建议。 呼吸内科 可别小瞧了感冒 冬季是感冒、慢阻肺、哮喘、肺炎等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感冒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小看,有的时候会诱发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甚至病毒性心肌炎和肾小球肾炎。感冒一般7天左右就会好转,要是症状不见好转,就可能是并发肺炎或其他疾病了,应该到医院检查。 感冒期间切忌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此举对肝肾伤害非常大。 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尤其是慢阻肺的患者,一旦发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肺功能不可逆的损伤会进一步加剧。 过冬策略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注意保暖,出门做好个人防护 心内科 冬季心梗死亡 是夏天的5倍以上 大家都知道,心梗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并且它具有发病快的特点。 特别是到了寒冷的冬季,气温骤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一旦斑块破裂从血管壁脱落,就会阻塞心脏血管,很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冬季心血管患者的死亡率比夏天高的原因之一。 过冬策略 高血压患者要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生活要规律,减少户外活动,注意保暖 注意心梗先兆 推荐阅读: 每降温1℃,这种致命疾病的风险就增加2%!遇到不典型症状千万不能忽视! 2020-11-20 消化内科 裤腰带别勒太紧 睡前别吃东西 有没有感觉一降温,胃口就变大,这是人体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出现的适应性改变。 随着气温的下降,寒冷会刺激人体的胃液分泌增加,胃口大开,食量也随之增加,给御寒提供足够的热量。 但是,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而言,这种改变可能会成为疾病复发的诱因。因此,有些患者在气温下降时会出现反酸、烧心,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情况。 过冬策略 下蹲别弯腰 睡前别吃东西 裤腰带别勒紧 骨 科 穿防滑的鞋 走最稳的路 很多老寒腿一降温关节就痛,比天气预报还准。 其实是由于温度骤然下跌,人体的肌肉和皮下组织血液流动较差,持续受凉和温度反差,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 而且天气寒冷,肌肉弹性减少,衣服穿得也多,行动不方便,再加上路面湿滑,都易导致人摔倒。有的老人有骨质疏松,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 过冬策略 睡前热敷按摩 出门记得穿防滑鞋、增加护膝护肩 适当补充维生素D 耳鼻喉科 鼻炎没“神药” 洗鼻才是道 俗话说“冬天到,鼻炎闹”,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寒冷,而且秋天又较为干燥,导致鼻腔粘膜的血液循环障碍,稍不注意,慢性鼻炎就会找上门来: 打喷嚏、流鼻涕,一天两包卫生纸; 鼻干、鼻痒、不通气,老抠鼻孔挖鼻屎; 鼻臭、口臭、鼻出血,一揉鼻孔就生疼; 更别说,眼痒、眼干、眼流泪,头疼、头昏、老瞌睡、痰多气短…… 过冬策略 保暖:一个厚口罩,是御寒的好伙伴 保湿:开窗通风,合理使用加湿器 保持清洁:用冷水或较凉的温水早晚洗鼻 皮肤科 少搓澡,勤换内衣 随着冬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很多人的皮肤也越来越遭罪了,干燥、脱屑、瘙痒…… 这是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加上皮脂分泌的相对减少,所以很多人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症、荨麻疹、季节性皮炎、冻疮、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皮肤问题。 过冬策略 少搓澡,勤换内衣 保暖保湿,出现糜烂或溃疡及时就医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转发提醒家里人, 这几天趁着太阳好, 该洗洗该刷刷, 口罩围巾棉袄护膝准备起来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