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章制度落实难的原因:两不、四难、五缺、一带头​(原创干货)

 管理简单有效化 2021-11-23

往期部分内容,敬请您浏览阅读,谢谢!





1.管理高手,都是善用PDCA自我管理的人

2.去现场检查工作的真正用意,未必每个管理都懂

3.管理高手:管好自己、管好下属、理顺事情

4.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善于“跟过程”的高手

5.仓储主管每天的工作内容

6.严重阻碍公司发展的十一种管理行为,公司务必要重视

7.高效现场质量巡查八步骤

8.高效现场安全检查八步骤

9.起反作用的十一大现场工作检查行为

10.工作执行到位十步骤

11.EHS经理每天、每周、每月、每季需要做的事项


规章制度落实难的原因:
两不、四难、五缺、一带头

(原创干货)
 
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辅导、培训工作经历,在企业现场评估诊断过程中,发现有的公司确实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时间……,制定了非常多的规章制度与流程比如生产方面、质量方面、安全方面、行政方面、人事方面、仓储方面等等,结果发现员工(执行者、使用者)根本不买账,依然我行我素,在公司内部很难落到实处,即使落实了,也很难持续常态化,这可以苦坏了老板、恼坏了中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员工就不执行呢?
 
所以这些企业的老板、中层,就把责任全部怪到员工(执行者、使用者)身上,怪罪员工(执行者、使用者)不听话、素质低、难以管理,却从不在自身方面查找原因,最终导致规章制度成了墙上画、柜中纸、参观品,看着好看,却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效益化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规章制度之所以在企业内部得不到落实,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请相关的企业自行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两不


不具体

到有的企业现场诊断评估,发现规定的规章制度总是存在模棱两可的意思,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自然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模棱两可的理解,必然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动作,不同的人执行必然出现不同的动作。

所以,任何一份规章制度,不要站在编写人的角度去看待,而要站在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去看待,严格遵守五化的原则—“内容要简单具体化、覆盖要详细全面化、理解要一致无歧义化、前后要逻辑一致化、相互之间无冲突矛盾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规章制度得到有效、彻底的落实。

不醒目

任何一份规章制度都有其关键点,只要能保证规章制度的关键点得到有效持续地落实,基本上规章制度的要求就能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成为执行人的日常工作习惯性动作。

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从头到尾都是一种颜色的字体,从头到尾都是一样大小的字体,对于执行的人来说,很难辨别出哪些是关键性的要求、哪些是危险性的事项,自然也无法起到引起执行者充分重视的作用,即起不到目视化、标准化的作用。

所以,规章制度在发布前,最好将关键性的内容、危险性的内容通过放大字体、加重背景色、加深字体色、加重醒目符号、图文并茂等适宜的方式标注出来,以便执行者很容易清晰地看到、看懂,起到警醒的作用,为规章制度的持续落实起到更有力的作用

02



四难

难看懂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落实,所以制定规章制度时,不能站在编写人的角度看待规章制度的内容,而要站在使用人(执行人)的角度看待规章制度的内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要保证使用人(执行人)能看懂,才会有利于执行落实,否则使用人(执行人)看不懂、难看懂,必然会抵触执行落实。

其次规章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扶正使用人(执行人)的不良工作习惯或动作,规范化、统一化其工作工作,但是员工的工作动作已经养成习惯,突然需要变换为另外一种动作,必然会感觉到不适应、别扭、繁琐,这本身就是规章制度落实过程中一项非常大的难度,若再加上难看懂的因素,自然就给规章制度的落实多增加了一份难度。

难看到

有的企业规章制度发布后,为了防止外泄,只允许放在管理人员处,定期对员工培训下,说句实话,规章制度的内容多、规章制度的数量多,有谁能时刻牢记在头脑中?

再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一个淡忘的过程,更何况企业天天不是催进度就是催产量,不是批质量就是说安全,不是赶交期就是长加班,作为员工即使想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作业,可总是在现场看不到,不可能每次有疑问都跑到管理人员处看后再操作吧,再加上以前不都是按照老习惯操作的,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时间长了,心中自然就没有规章制度的概念了。

难看清

有的企业确实将规章制度制作成KT板,悬挂到作业现场,不妨再认真看下,悬挂到作业现场的规章制度不是距离作业岗位远,就是高度不合适,再加上文字密密麻麻且字体小,导致员工作业前、作业中很难看清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老子不看了”,继续按照以往的做法操作。

难操作

有的企业规章制度定稿发布前,并没有经过与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核对确认,直接就审核、批准发布了,至于能不能落实、是不是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现场的硬件是不是相匹配、与现场配备的工具是不是吻合……,没有人去验证核实,必然导致规章制度难操作,引起作业人员的抵触抗拒。
 

03



五缺


缺培训

规章制度的制定人未必就是执行人,规章制度的制定人能看懂不代表就能执行,因为只有使用的人(执行者)看明白、理解了、消化了、接受了,才能得到有效持续化的落实,所以,有的企业之所以规章制度落实不下去,问题不在执行人的身上,而是出在管理层面,总是站在自身的立场想当然地认为执行人能懂、能自觉执行,而忽略了规章制度在落实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培训讲解。

缺监督

每个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每个人都喜欢用自己习惯性的动作。

规章制度的某些要求必然会与执行人原有养成习惯的动作存在不相一致的情况,如何将规章制度的要求真正融入到执行人的日常动作中?如何扭转扶正执行人已经养成的习惯性动作?除了执行人自身的自我约束力,更需要管理者的监督力,双重力量作用,方能确保规章制度的持续落实

但是,有的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也制作成漂亮的看板挂到了现场,为什么得不到落实呢?最大的因素就是缺乏持续性的监督力度和及时止损的制止力度。

缺释疑

俗话说的好“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过的人才知道”。

同样的道理,规章制度合不合适,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

任何一份规章制度的落实,都需要经过培训→发放→监督→指导→奖励等步骤,缺少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导致规章制度的落实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规章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作为管理者,更要跟踪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解答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任何疑问,及时消除执行人心中的疑问,为规章制度的顺利落实消除一切阻力和障碍。

缺奖惩

规章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部分人会自觉遵守执行,一部分人处于观望,一部分人处于抵触。

但,很快我们也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觉遵守的人会越来越少,观望的人很快就站队到抵触的队伍中,为什么呢?因为被抵触的人腐蚀了,同时内心也确实感受到了不平衡。

所以,规章制度要想得到真正的落实,必须建立并执行相应的保障机制—奖惩制度,通过奖励,让愿意执行的人内心得到平衡,去影响观望的人,拉拢更多的人站到执行的队伍中,让观望的人和抵触的人看到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好处,内心发生动摇慢慢站到愿意执行的队伍中。

缺更新

任何一家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与时更新,以确保规章制度持续的适宜性、符合性,否则,规章制度不是被执行人抛弃,而是被公司的发展抛弃。

所以,作为管理者,公司出现任何的变更,首先要想到此变更会不会影响相关规章制度的内容,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讨论规章制度的适宜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正更新。

04



一带头



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很难落实,或者说很难形成常态化,最大的因素不是在员工(执行者、使用者),而是在领导层或管理层,总认为规章制度是为员工制定的,总认为规章制度是约束员工的。所以,领导层或管理层往往自己置身于规章制度之外。

殊不知,员工的模仿对象就是领导层或管理层,领导层或管理层的一言一行都是员工的模仿对象,作为领导层或管理层,不仅没有让自己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表率者,反而让自己成为了规章制度的第一个破窗者,成为了规章制度的第一个撕裂者,一旦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被撕开了口子,不执行、不遵守的行为就会成为洪水猛兽,任意践踏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变得毫无尊严、软弱无力、消声匿迹

所以,规章制度要想在企业内部得到尊重、执行,形成常态化的标准规范,首先就是领导层或管理层要充分起到表率的作用,要让自己成为规章制度的护窗者,不论何时、不论何事、不论何地,一切以规章制度为唯一的依据,让规章制度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成为标准、习惯、镜子、信仰
 
阅读:强大自己、增长快乐!
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转发:利他思维、成就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