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个效应,让孩子不会因为“畏难”,放弃做一些事情

 二少爷收藏馆 2021-11-24

写在前面

当孩子觉得有些事情太难而不想做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可能是给孩子讲道理。

可当我们看到孩子反应的时候,会发现一点点用都没有。我们的道理只会把我们讲激动了。

具体怎么办才能让孩子不“畏难”呢?来看看今天的文章。

 周二

思维 🌏

全文共3377字,阅读时间9分钟

🌿🎨🌏

先来讲一个故事。

三个士兵在返家途中,又累又饿,他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真想好好吃上一顿,再睡个好觉。

等他们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村子,想要讨点食物的时候,村民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这三个士兵商量了一下,然后高声喊到:亲爱的同胞们,既然你们没有吃的,那我们只好煮石头汤了。

士兵们先是向村民们借了一口大锅,然后又向村民们要了三块石头。这太容易办到了,村民们都同意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像是施了魔咒一般。士兵对村民提出任何要求,他们都无法拒绝,按士兵的要求,他们拿来了蔬菜、肉、奶,还有酒。等石头汤做好了之后,士兵邀请村民们一起喝汤。

大家吃啊,喝啊,然后跳起舞来,直到深夜。

最后大家都累了。这时士兵们提出留宿的请求,村民们把最好的床让给士兵睡,怎么能让这些又聪明又有风度的绅士住阁楼呢。第二天士兵们走的时候,村民们依依不舍。

这就是《石头汤》的故事。士兵对村民施的魔咒不是别的,正是咱们今天要谈到的“登门槛效应”

图片

(《石头汤》作者玛西娅·布朗,还有一个中国风版本的,作者是琼·穆特)

前后一致的承诺

我上了一个很羞耻的当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别人做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或者不太容易答应的事时,可以先向他提出一些小要求,之后,再提大要求时,他就比较容易接受。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又叫得寸进尺效应。

登门槛之所以有效,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

咱们经常会被“登门槛”,明知道要上当了,还是会把脚伸到圈套之中。这就是登门槛的力量,无压力的顺从。

图片

《社会心理学》(第11版)

我上过一个极蠢的当。大概是四年前的一个早春,我去菜市场买菜,我们那个市场卖的东西很便宜。

我看到好些人围在一个摊位前,后来想想那些人应该是托儿。我上前看了看,白花花像大米一样的东西堆满了整个摊位,问了一下摊主才知道,这是剥出来的松子——松仁。我没见过这样卖松子的。

问了一下价格,40块钱。有壳的松子也得40块,剥好的40块也太便宜了吧。我打算给臭小子买点。摊主从一个红色塑料袋里抓出了一把松仁,告诉我说,这是80块钱的,你要买的话也按40块钱给你。

卖货人总会这样说,这是贵的便宜给你,没人把这样的话当真。既然他这么说了,不要白不要。于是我就让他把那80块的放到我挑好的袋子里。(这是个低门槛,我因为贪便宜而无法拒绝。)

接下来是一个重点,他这样说,这些80块的混进去就不好捡出来了,你要是真买的话,我就给你放进去了。

他这是让我下了一个承诺。我说放进来吧。这个时候,我已经成功地中了人家的计。

他一边介绍他的货有多好,一边又给我抓了几把80块钱的松仁。等称好之后,一报价,我彻底傻眼了,我得付400多块钱。

人家是40块钱一两,不是一斤呀,傻死我算了。卖货的人故意没有言明,而我看到大面积摆放的松仁,就默认不贵,尤其是加上贪便宜的心态,上当了,上当了。

这时我脑海里想到了马云说过的一句话,容易上当就是因为你太贪了。

明知道上了当,我还只能硬着头皮往圈套里钻。能怎么办呢?想不买了,人家之前已经将80块的混到了40块的里了,即使你知道那80块的和40块的一点区别没有。再说是我主动要求人家放进去的。

买下之后,只能安慰自己说,松仁就是那么个价格,他骗我只是让我多买了一些。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要花400多块钱,一定不会买。

图片

这就是登门槛技术的厉害之处,我是在自愿自觉的情况下,上了当的。

用登门槛来骗人,真是很讨厌。

但是登门槛效应中的核心理念,我们倒是可以用一下,让孩子包括我们自己,不会因为畏难,而放弃做一些事情

登门槛可以这样用

先提一个小要求

先讲一个娃爸的例子。

我家娃爸很抗拒锻炼身体,尤其是在去年仅靠调整饮食结构,减了十多斤明显变瘦之后。

今年他因为各种过敏,看了医生,医生的建议是让他多少运动一下。他大概心理上有了点变化,行动上依旧没变。

四个多星期之前,我开始跑步,娃受了影响,也要跟着跑。于是三个人一起到了公园。来都来了,娃爸也跟着跑了。那还是一个下雨天。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意思了。他看到我跑得极慢,夸张点说,世界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那么慢也算跑步。

用极慢的速度跑步,是开始跑步的一个低门槛。第二周,我打算周末只跑一天,娃爸不答应了,要我陪着他跑两天。

娃爸主动运动这个事情,真是一个奇迹。以前怎么说都不管用,能把人气死。

我想起之前娃开始练跳绳的时候也是一样。去年上一年级一个多月了,一个都跳不过去。娃太受挫了,不想练,一提跳绳就闹脾气。后来我们对孩子降低了要求,第一个小目标就是愿意出去练,第二个目标是能跳一个,不管动作标不标准。

从能跳一个到能跳十几个之后,就不用管了,他会主动提醒我要去跳绳了,让我给他拍视频打卡。

练乐器也一样,孩子不愿意练,一天练三分钟总可以吧。用小要求来登门槛,孩子就不会抗拒。

登门槛可以这样用

利用众目睽睽的力量

要想把登门槛用到极致,就得重视承诺,尤其是众目睽睽下的承诺。就像我被骗那次,人家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我,要不要把那80块放进去。我答应了,而且周围有那么多人,我就没法退货了。

咱们也可以借助一下这个力量。将你下的承诺,想要达到的目标公开,利用众目睽睽的力量,让行动持久一些

要打卡就打到朋友圈上,朋友圈里多多少少还是会真朋友、真同学、真同事、真伙伴。

我在朋友圈上跑步打卡,我不想跑上两天就不跑了。为了有一个漂亮的数据,我还会早睡。

这就是公开目标的力量,无论是写下来、还是说出来都会有这么一股神奇的力量,“言语会变成信念”。

图片

孩子也一样。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我娃之前迷上了短视频,后来他主动承诺,到过年都不再看了。他自愿自觉,而不是被逼着说出来的承诺,就会遵守。到目前为止,他做得还不错。

登门槛可以这样用

用好的自我意象去激励、要求孩子

“登门槛效应”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习惯于承诺和行为相一致,另一部分是因为自我意象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对我们提了一个小要求,我们答应帮助他了。我们的这个小行为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这种自我意象会让我们再次去帮助别人。

图片

(上图源自《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封面图片也是。)

同理,咱们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正面的形象,让他们往那边靠。

我以前总会说孩子脾气大。在一个桌游——拼表情的游戏中,我说,你喜欢生气,拼起生气来还挺快。之后,孩子在拼生气的时候越拼越快。

看到孩子这个反应后,我有些后悔。我没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自我意象,而是让他往负面的靠。

图片

其实这段时间我娃生气的时候少多了。有一次,他气同学太不公平了。我怎么说他都不听,还把气撒在了我身上。最无奈的是,他一想起来就会气上一会。

那天吃完饭,我们又玩了一次拼脸,拼生气的时候,我加快了速度。

我说,你发现没,你拼生气比我慢,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最近脾气好多了。而且我发现你在学校挺受欢迎的呀,放学的时候同学总是喊你。

孩子笑了,开始给我讲他在学校里的趣事。至于孩子会不会为了拼得快,故意多生气,我没敢多想。

如果上来就想改变孩子的态度,那真是有得亏吃。

给个低门槛,想法儿让孩子主动下个承诺,他们就会顺着走。

有天早晨,我催孩子快点起床、快点洗漱,要不然就晚了。

这娃不高兴了,还威胁我说,你越催我就越慢,不信你试试。

我说,那我可不敢试,可是如果我不催你,你就会变快吗?

这小子说,真的。

我心想,有了这句话我就不怕你不变快了。

我强调说我不催了。他还真变快了。

我心想,小样,我还治不了你了。

图片

12

韩乐

儿童故事创作者

生活教育实践者

互动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