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孩子》线上读书会

 若水微微雨 2021-11-24

这是若水沙龙第19期线上读书会。

前几天和海霞聊天,谈到父母的焦虑。海霞说:只要孩子性格开朗,身心健康,以后自然能过得好好的,家长不必为了眼前的“问题”太过焦虑。

我说:是呀,我们要相信孩子们像小强一样的生命力。

然后我们开起玩笑说,泰戈尔的那句名言:”要相信脚下的大地,会承载每一个生命”,翻译成老百姓的话,就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我们在读书会群里,大家投票推选出来的下一本同读的书目:美国的心理学家温迪·莫格尔的著作《放下孩子》,我十分赞同她在此书中引用的犹太人的家教理念:“三分之一关爱、三分之一律法、三分之一袖手旁观”。

三分之一关爱、三分之一律法,和正面管教中的和善而坚定异曲同工。

而袖手旁观,被作者提到如此高度,是很引人深思的。

懂一点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试错,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机制。

在正面管教中,我们也一直强调,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让孩子对犯错有健康的观念,勇于尝试,才能发展出自己内在的掌控感和价值感,有力量去探索世界。

而实际上,有多少家长能够涵容自己的焦虑,允许孩子去试错呢。

我们在焦虑中,通常都必须让自己做一点什么,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而我们此时做的事情,通常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举个例子:我自己特别在意的花,通常都养不好,今天惦记浇水,明天惦记施肥,后天担心光照不足,大后天担心温度不适再挪个地方,很快就把花折腾得奄奄一息了。

所以俗话说“勤快人养不了花”。很多时候,只要我们顺应花的成长规律,把阳光、空气、水、肥供应到位,然后再加上袖手旁观的意识,就可以静待花开了。

养育孩子,也是同理,需要一些方法和智慧。

孩子成长需要的养分,除了关爱、规则,也同样需要信任和自由。养分充足时,孩子生发出来的天然的向上向善的力量,挡都不挡住。

而家长要想做到袖手旁观(三分之一,不是放任不管),最需要的是信任,相信孩子有自我保护和发展的能力。

物质上富裕的家庭才能让孩子衣食无忧,精神上富裕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我们一起同读《放下孩子》,让我们的精神上更富裕一些。

时间:2017年4月10日至2017年5月5日,四周时间慢读

形式:微信群内同读,尼莫妈妈领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