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的诠释学研究

 陈皮长青 2021-11-24
  1. 诠释学的理论主旨或重点不在于理解或诠释什么,而在于如何理解或诠释。

  2. 诠释学从词源上说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即:理解、解释和应用的统一。理解的本质就是解释和应用。现代诠释学包含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四方面的意义。

  3. 诠释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1. 诠释的立场:诠释立场与知识传统、时代精神及诠释者的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2. 诠释的原则:诠释对象自主性、整体性;诠释主体理解的现实性、意义符合。

    3. 诠释的边界:

    4. 视域融合:

    5. 诠释的分类:哲学诠释学、文学诠释学、法学诠释学、历史诠释学、神学诠释学、科学诠释学、艺术诠释学

    6. 诠释的层次:“实谓”层次属于前诠释学的原典考证;“意谓”层次属于依之解义的析文诠释学;“蕴谓”层次属于历史诠释学;“当谓”层次属于批判诠释学;“必谓”层次是狭义的创造的诠释学。

  4. 《黄帝内经》研究概况

    1.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与版本:《素问》第1-2篇论述人体生长壮老的规律、养生的原则与方法,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第3-7篇论述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说明人体生理与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人与自然界的联系等方面的应用;第8-11篇论述脏腑的生理及其病理;第12-14篇论述针、砭、灸法、按摩、汤剂、药酒、温熨、祝由等治疗方法以及神在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了“异法方宜”的治则;第15-21篇以论述脉诊为主,包括望诊、问诊、闻诊的诊断学内容,以及对疾病转归、死亡征兆的判断;第22-30篇论述有关脏腑、经络、气血等病证的临床辨证规律和针刺手法;第31-48篇论述热病、疟、咳、痛证、腹中病、风、痹、痿、厥病、奇病等病的病候、辨证、治则及针治方法;第49-65篇论述周身孔穴的名称、部位和针刺的手法、补泻和禁忌,以及有关经脉病候的解释,疾病演变过程等;第66-71篇以及第74篇“大论”论述运气学说;第75-81篇论述医生要知天文、地理、人事,治病要考虑自然、社会因素,诊病失误的情况及诊法中的一些问题。《灵枢》。。。

    2. 校勘研究

    3. 注释语译研究

    4. 分类研究

    5. 专题发挥研究

    6. 通论性质研究

    7. 《黄帝内经》研究的工具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