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秉荣||读《红楼梦》随想(之一)——《红楼梦》讲得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文史艺苑 2021-11-24

读《红楼梦》随想(之一)

——《红楼梦》讲得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文/陈秉荣

《红楼梦》讲得是哪个朝代的故事?作者一直没有明说,而一再打马虎眼——朝代年纪失落无考。

虽然那么说,作者还是有意无意透露了一些时间信息,如果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也就有了答案了。

一、从“草蛇灰线”说起。

在《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就出现了“草蛇灰线”的脂批,后文中随处可见。

那么,什么是“草蛇灰线”呢?简单地讲,它是古典小说的一种写作技法,即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之间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如同草丛中的蛇,炉灰中的线,隐约可见。

作者叙事往往不直言相告。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云山雾罩,扑朔迷离;或指东说西,顾左右而言他;或用谐音、拆字、谶言、谜语、影射、引文、化典等手段说明事理。

《红楼梦》广泛运用了这些写作技巧,巧妙地避开了文字狱。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草蛇灰线”法也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就是说,《红楼梦》不能直读,直读便被作者瞒过。应该多长一个心眼,留心每一个枝枝叶叶,发掘剖析每一个字词的深刻含意,只有这样,才能拨草寻蛇,发现作者的伏脉与深意。

二、几个时间节点

1、末世

(1)第一回介绍贾雨村说:“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

(2)第五回探春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

凤姐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作者几次三番提到“末世”,看来是有意为之,而不是随意带出。

末世,是指一个朝代的末落时期。

《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正处于“康乾盛世”,显然不是末世。推及前朝,即明朝,不仅衰落,而且灭亡,当然是末世无疑。也就是说贾雨村、贾探春、王熙凤都是明末人物。

2、一条脂批

在第一回中,写到葫芦庙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处,有一条脂批:“写出南直招祸之实病。”这里赫然出现“南直”一词。

南直,是南直隶的省称。是明朝的行政区划,辖地相当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顺治二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从此,只有北直隶而无南直隶。

这条脂批暗喻明朝遭战火之灾。

3、唐伯虎与祝枝山

第二回写贾雨村和冷子兴议论人性大仁大恶时,贾雨村长篇大论,列举了大量古人,但是却把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三位古人视为今人。诚如原文所说:“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

"近日”,是个关键词,指的是当代。

倪云林,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唐伯虎,明代大画师,明四家之一。

祝枝山,明代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

既然贾雨村把以上三位古人当作同时代人,也等于贾雨村承认自己是明朝人了。

4、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第十一回写秦可卿生病,凤姐去探病。特意写明“这一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经查《万年历》,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年份有四个,一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二是崇祯四年(1631);三是崇祯十五年(1642);四是嘉庆十八年(1813)。

以上这四个年份,有三个是明朝年份,经多方考证分析,秦可卿得病的年份应该是崇祯四年。

至于嘉庆十八年,已不在《红楼梦》的下限之内,所以没有意义。

5、双悬日月照乾坤

第四十回写大观园饮宴,行令饮酒。鸳鸯为令官,以骨牌名称为令,令官每说出一种名色,听令的人就要回答一句诗词歌赋或成语俗话,只要叶韵就行。

鸳鸯道:“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这是李白的一句诗,全诗说的是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后,唐玄宗逃亡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事。

明朝也发生过类似情况,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带兵北伐,在土木堡战败被瓦剌俘虏,在尚未驾崩的情况下,于谦等人拥戴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

土木堡之变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此后,明王朝迅速走向衰亡。这句诗不是脱口而出,而是有意安排的。

再者,按拆字法分析,日月同照,不就是个“明”字吗?

6、国朝定鼎

第五回写警幻转述宁、荣二公一段话:“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

国朝,即本朝。定鼎,即新王朝建国定都。如果拿明朝和清朝一起去比较,国朝定鼎,显然是指清朝建国定都。如果从顺治元年(1644)算起,经历百年,当是乾隆九年(1744)。

7、《乞巧》

第十八回写正月十五元春省亲,娘家人用自家的戏班子供奉,太监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

《乞巧》是《长生殿》中的一折。《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当然,演出年代不会早于这个时间了。

8、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

第二十七回有一段话:“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万年历》显示,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的年份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

如果把以上这些时间信息点,捋一捋,连接在一起,不难看出,《红楼梦》故事是发生于明末清初的事。

关于清初,指向比较明显,应该是康、雍、乾三朝。

那么,明末有没有所指呢?我认为是有的,从《红楼梦》人物中可以探索出一些蛛丝马迹。

贾敬,宁国公贾演之孙,贾代化次子,贾府“文”字辈之首。他无心功名,家事不管,一心好道,常年在都城外玄真观修炼,后因服丹砂中毒而亡。

贾敬谐音“嘉靖”,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的第11位皇帝。在执政的前二十年,还是比较有作为的,但自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一心好道,移居西苑,养心修道,炼制丹药,20余年不理朝政,大权旁落,严嵩专权。内政腐败,外患袭扰,形成内外交困局面。最后服丹砂而亡,也有被宫女勒死的说法。

贾敬和嘉靖何其相似,我们不妨把贾敬看作是嘉靖的影子。

卍儿(万儿)。万儿是贾府的丫头,十六七岁,作者在她身上没费多少笔墨,仅写了一件事:在宁府看戏、放花灯那日,宝玉的小厮茗烟将万儿带到东院小书房,正行警幻所训之事,被宝玉发现,茗烟求饶,万儿飞跑了。

这是闲笔吗?不是。是点出了一个 “色”或“淫”字。我认为作者的苦心,是用这个故事的人物万儿影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是嘉靖皇帝的孙子。在他执政的前10年,由于有张居正等人的扶佐,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盛世。万历十年以后,由于专宠郑贵妃,欲立郑贵妃所生的儿子常洵为太子,而群臣主张立王贵妃所生长子常洛为太子,因此长期不立太子。君臣间形成了“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甚至以怠政,六年不上朝来要挟群臣妥协。群臣也不让步,君臣顶牛了15年。最后立长子常洛为太子,常洵为福王才算平息了争论。

常洛即帝位以后,连年号也来不及定,将近一月就病死了。

林姓。《红楼梦》人物中有两个林姓家族,一个是女一号林黛玉家族,包括林黛玉、父亲林如海、林如海之父、林如海之子;另一个是林之孝家族,包括林之孝、林之孝家的,以及他们的女儿林红玉,后改名小红。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主角,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林之孝是荣府的管家,是实权派人物。

看来,这个林姓也不是信手拈来的,或许还有深刻的含义。

 “林”字,是两个比肩的“木”字。会不会由此联想到两个名字中带“木”字的人呢?我是想到了,一个是天启皇帝朱由校,一个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天启皇帝醉心于当木匠,不理朝政,国事交给宦官魏忠贤处理,引发了魏党与东林党内斗,朝政江河日下,不可收拾,实则明朝败亡的罪魁祸首。崇祯皇帝虽然励精图治,但大势所趋,气数已尽,官员内部腐败,陕北农民起义与后金势力南北夹攻,终于成为亡国之君。

把以上林林总总的信息与迹象联缀起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红楼梦》故事的上限起于明朝嘉靖年间,下限止于清朝乾隆前期。

三、作者的政治倾向

既然《红楼梦》故事涉及到明清两代,那么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两个朝代的?自己又是如何站队的呢?作者纵有十八个胆,也不敢明确宣示,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去窥测端倪。

1、贾宝玉偏爱红色

贾宝玉这个角色很复杂,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他既是神瑛侍者的转世灵童,又是石头的幻化人形;既是甄宝玉的分身,又是作者的代言人。因此,研究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便可知作者创作意图。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贾宝玉偏爱红色。

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了一块玉,这块玉是他的灵魂。这块玉是红色的,所以,在第三十五回宝钗让莺儿给这块玉打一个网络,选线时宝钗说,“大红又犯了色。”可见红色是宝玉的灵魂。

宝玉心宜的人是林黛玉,其前身是绛珠草。绛,也是红色。

宝玉身边的丫头有茜雪、小红。茜,也是红色。

宝玉的住所。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住的是赤霞宫,宝玉未入大观园前住的是绛芸轩,进入大观园住的是怡红院,三处住所都与红色有关。

宝玉的服饰。穿的是红绫衫儿、猩红毡披风,系的是红汗巾,戴的是红麝串。

宝玉的特别嗜好是喜欢吃女孩儿们嘴唇上的胭脂。胭脂,也是红色。

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听的曲子是《红楼梦》,饮的茶叫“千红一窟”。

书写成以后,批书人称“脂砚斋”。

宝玉偏爱红色,也就是作者的偏爱。红色,隐喻一个“朱”字,也就是说,作者是热爱朱明王朝的。

2、 宝玉不读书

广大读者都知道贾宝玉不爱读书,但未必知道他不爱读书的真正原因。

宝玉不喜欢读书,既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兴趣问题,而是要反映作者的政治态度,即不与清朝合作,不做清朝的臣子。

众所周知,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与最高境界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宝玉不读书就是不愿意做官——不愿做清朝的官。那么他最后为什么还要参加乡试呢?我认为,一来是为了缓和一下父子矛盾,抚慰一下老父的苦心。更重要的是要证明一下自己,不是没能力进入官场,而是根本不愿意。参考后随即出家,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

3、三句痛骂

(1)第九回写贾府家学里学生打架,宝玉的小厮茗烟骂金荣:“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

这声骂,显然是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名义上是骂金荣,骨子里是骂清朝。努尔哈赤立国就叫大金汗国,为区分完颜家族建立金国,习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才改国号为大清。

这一骂,连清朝的祖先也骂了。

(2)第二十九回写清虚观打醮,贾母等人去拈香,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童慌乱中撞在凤姐身上,凤姐扬手打了一巴掌还骂了一句极其粗野的话:“野牛肏的,朝哪里跑!”

按说,凤姐虽然泼辣,但毕竟是国公府的当家人,怎么能当着众人暴出这样的粗口呢,即便是骂也不会带出“肏”这种脏字。我认为这不是凤姐骂小道童,而是作者借凤姐之口抒发胸意,将女真人比作野牛。

(3)第六十三回写贾宝玉让芳官理了一个清朝男子发式,并给起了一个名字“耶律雄奴”,其他人赶口顺,叫成“野驴子”。嘻笑中带有怒骂,这个野驴子的针对性就更明鲜了,就是以芳官为模特儿的清朝。

由以上这些资料可知,《红楼梦》的作者是反清悼明的。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陈秉荣||太原市古城公园半日游

陈秉荣||漫步钟楼街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五)——人民公社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四)——土地改革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三)减租减息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二)——人民政府成立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一)革 命 的 前 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