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到这件玉器大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件玉器到底是个什么物件? 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件已经完成的玉器,而是一件半成品。每当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半成品器物的时候考古专家们都会感到兴奋,因为这表示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隐藏了大量未知的秘密,信息量相当大,往往通过这样的半成品,我们可以明确很多问题,争议和疑惑借此得到答案。通过今天这件半成品玉器我们将明确古人在制作玉璧、玉环这类玉器时的制作方法或工艺顺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发掘它的隐藏信息吧! 播放下方视频 看张友来老师解密半成品玉器的隐藏信息 这件半成品玉料所展示的,正是玉工将玉料进行切割的步骤,先将大块的玉料加工成圆柱体,然后从一端向另一端利用管钻掏出玉芯,当管钻钻到一定厚度时就将外圈的环截掉,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加工难度,提高效率。重复操作几次之后就可以得到若干玉璧或者玉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墓葬中看到同一批玉璧或玉环、玉镯、玉瑗它们的尺寸相当、玉质相似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红山文化晚期据当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这个时期加工玉器的管钻还不是金属工具,所以无法像现在的合金钻头可以直上直下的一次性穿透玉料。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玉芯部分下粗上细有着明显的坡度。 从高倍显微3D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玉璧钻孔的孔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说明越往下钻管钻刃部的磨损越严重,这是古代工艺与现代工艺的明显差异。 根据加工遗留下来的痕迹,专家认为可以确定当时的玉工使用了解玉砂,但是使用什么材质来带动解玉砂工作仍无法确定,推测是毛竹一类的竹子的可能性很大。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半成品是透闪石材质,硬度较高,古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利用较为柔软的木、竹、骨等材料,借助解玉砂的力量对硬度更高的玉料进行“破坏”,起到磨削的作用,也正应了那句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