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玉器琢艺技法及演进(6)

 玉路小白 2023-07-28 发布于天津

到了东汉,非常著名的辟邪圣物刚卯严卯上面的殳文 ,都是采用硬质刻画工艺来雕刻文字。而殳文是先秦出现在竹片、木片和铜器上的一种刻画文字,玉石的硬质刻画工艺应该来源于此。采用这种刻画工艺雕刻阴刻线在比较软的玉料上容易实现,在比较硬的和田玉料上就稍显困难,这就催生了借助解玉砂治玉工艺。

图片

与之相似的工艺还有直片切割,通过一个扁方形的木片、竹片或者骨片的尖刃带动解玉砂来切割玉料,这种工艺在新石器晚期秦汉玉器经常出现,在一些玉器上面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对向切割痕,中间最后再轻轻敲断或者掰断,留下了一个明显的台痕 ,直片切割痕基本是一条直线。

图片

在这里我们要重申一点,从古人治玉一直到现在治玉都是采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之前提到的石核,如果是玛瑙材质它的摩氏硬度是7,用它去刻画7度以下的玉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相对比较硬的玉料上刻画应该使用解玉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还能使刻划工艺得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良渚文化玉器当中出现了非常细的阴刻线,而良渚文化出现的玉器玉料大部分都是地方杂玉,硬度普遍偏软,摩氏硬度一般在五六度甚至更低。

玉器使用石核作为加工工具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曾经做过实验,不使用解玉砂在一些软质的玉料上刻画,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用这种石核来加工和田玉玉料会更容易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