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扶正气、解六淫,不花钱的救命穴,不知道的太可惜了

 立刻文化 2021-11-25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扶正气、解六淫,不花钱的救命穴 
很多都会在家用艾灸或刮痧的方法,为自己和家人调养身体,而穴位正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因为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

有学员就在烦恼,全身上下那么多穴位,怎么记得住啊?白术要告诉大家:记穴先记重点穴位,如十二大原穴,可以有效的调理五脏六腑的疾病。甚至有人说:掌握这十二个原穴,就相当于半个医生了!

不知道的朋友们,赶快和白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要掌握原穴?

在介绍原穴之前,白术先简单和大家聊一下元气。我们常常会听到说生病一场,“元气大伤”,这个元气也称“原气”,是指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来源于父母给予的先天之精气和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手机,元气就是人体的电量,它就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来源,如果元气大伤了,元气不足或没了,人也就要生病或死亡了!


有的朋友元气虚弱,会食欲低下,智力下降,脾气大,烦躁,头发稀疏、枯萎,眼睛浑浊。如果已经有这些情况,其实你元气已有所伤,那需要用什么?原穴!

元气大伤,快找原穴!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原穴能反应脏腑原气兴衰,也是人体动力之源泉。元气最先藏于肾,经三焦、五脏六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
意思就是,五脏六腑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取相对应的原穴来调治。
《难经·六十六难》曰:“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意思就是当你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不知道具体该艾灸或针灸什么穴位时,可以先取原穴,然后再去找配伍穴。
十二原穴位置口诀

阳明大肠合谷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

三焦阳池丘墟    肺觅太渊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通过刺激原穴可以补原气,古代先贤都十分重视原穴的应用,只要我们记住了这十二个原穴及对应的功效,身体的很多问题就都有了解决办法了。

十二原穴
 
大肠经原穴:合谷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别名是虎口,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主调气,有清热祛风、开窍醒志作用《医经》里记载:“面口合谷收”,但凡头面部出现问题,合谷穴都能管。早起气色不好,搓一搓合谷穴,面色立马红润起来。

胃经原穴:冲阳

冲阳穴中的“冲”是穴内物质运动的状态,“阳”就是阳气,这个穴位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而命名。而冲阳穴的气化之气是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所以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的作用。

【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小肠经原穴:腕骨
 
腕骨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有强化督脉阳气的作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小肠经的经气在此冷降,也是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

腕骨穴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按摩此穴5分钟,可以舒筋活络,泌别清浊。


膀胱经原穴:京骨

京骨穴的“京”是指古人建造的大谷仓,骨其实是水,意思膀胱经湿冷的水在这里聚集,其作用在于清热止痉,明目舒筋,生发气血。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落枕或腰肌劳损。

京骨穴具体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想气色好的朋友,每天可以坚持按揉京骨2~3分钟。


三焦经原穴:阳池

阳气在我们身体里多重要,三焦经气血在阳池,吸热后会化成阳热之气,这个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阳池,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阳池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胆经原穴:丘墟

这个穴位于足背处,外踝下方,这个穴位是人体自带“消炎穴”,穴位名字描述的是胆经风气之下,脾土空虚之状,因为是胆经原穴,临床上被应用于胆绞痛、慢性胆囊炎、胆总管扩张、胆结石、踝关节扭伤等。


肺经原穴:太渊

太渊穴可以补肺益气,及时清除肺内邪气,理血通脉,宣肺平喘,同时还能发散身体里凉性的痰水之源,达到止咳化痰之效。


脾经原穴:太白

太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既是原穴又是输穴。“太”是大的意思,“白”是肺之色,这个穴位指脾经的水湿蕴气在这个位置吸热蒸升,是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

太白穴的位置在第一趿骨小头后方的凹陷处,并且太白穴前面是大都穴,后面是公孙穴,在穴位的选定时可以采取仰卧位或者是坐位,都可以把足底放平用手触摸脚掌的侧部。
心包经原穴:大陵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言: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于大陵。大陵穴是心包经的原穴,穴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
 
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肝经原穴:太冲

太,就是大,肝与冲脉相应,脉气合而盛大,所以脚太冲。这个穴位可以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太冲位于足背,一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心经原穴:神门

神门穴名意是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神门穴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是心经内经脉的外传之气,能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肾经原穴:太溪

太溪“补肾气、断生死”,它是肾经原穴,汇聚肾气。它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于脚跟骨筋腱间凹陷。

如果我们能对原穴有所了解,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小病小痛,还对整体健康都有帮助。转发给亲朋好友,涨点知识保健防身~
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辩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