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源CT诊断痛风要谨慎

 医之大者 2021-11-25

最近在会诊及门诊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痛风患者,非常年轻,追问病史并无急性痛风发作病史,而且血尿酸也是间断性升高,且无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那还怎么诊断痛风呢?

原因就是双源CT检查结果显示关节周围有尿酸盐结晶,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双源CT诊断痛风是否靠谱。

对于很多疾病,现在都是本着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那痛风能不能早期诊断呢。这个颇有争议,其实诊断痛风,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结合既往血清尿酸水平、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为了早期诊断2015年EULAR/ACR推出的痛风分类标准将双源CT纳入诊断评分项目。

双源CT可以定量识别关节、腱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尿酸盐,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早期的诊断金标准是关节液的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这个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很多地方开展不了,据说整个上海也就三台,怎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呢。

临床研究分析,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84%,而且敏感度优于关节超声,还能和其他晶体类关节炎相鉴别,这些优点让这项检查一下成为临床的普遍筛查项目。

图中这些绿色的显影一般认为是痛风石,尤其是这么大量的,应该是痛风石了,那对于一些微小的尿酸盐结晶是否准确呢?任何一项检查都有优点,也有缺点的。

临床医生习惯性就是找证据,一旦有证据支持,哪怕有时候不是很充分,就特容易下结论,结论一旦形成,那对患者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在这项检查中,伪影/假象应该得到重视,最常见的是指甲床假象,可能是因为尿酸盐与角蛋白的CT值相近。伪阳性结果同样出现在老茧或增厚的皮肤、佩戴人工饰品、检查期患者出现活动等可造成图像变形这些情况

双源CT对痛风石小于2毫米的价值不大;首次痛风发作以及症状持续不超过6周的患者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这里医生的经验尤为重要,辅助检查是为临床服务的,决不能成为临床的主导,医生治疗的是疾病,但同时治疗的也是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