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常见的炎性关节病,以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urate,MSU)结晶沉积在关节和滑囊中为特点。现有的痛风分类标准或诊断标准很多,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年制订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这些分类标准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仅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而对于慢性期和间歇期痛风诊断效力不佳。因此,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联盟采用决策分析的方法,纳入目前最新的痛风影像学检查技术,如超声和双源CT,制定了新的痛风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新的分类标准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急性和慢性期痛风均可适用。
表1. 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注:*该标准最大得分是23分,若不同时间点的分类项目评分有差异,选择得分最高值,当得分≥8分时可诊断为痛风; **未行滑液检查,计0分; ***未行影像学检查,计0分;
新的分类标准仅适用于至少有过1次外周关节或滑囊肿痛症状发作的患者,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并不适用。MSU是痛风的重要特征,存在MSU作为诊断痛风金标准,无需进行分类评分。血尿酸水平为必需项目,根据血尿酸水平分层评分。新分类标准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两处项目得分为负值,分别为MSU阴性扣2分,低尿酸水平(<4 mg/L)扣4分。此外,充分的数据和临床经验支持超声和双源CT识别尿酸盐沉积。超声下MSU沉积表现为“双轨征”,即透明软骨表面不规则强回声,且不随超声探头角度变化而消失,若消失则为假阳性。采用双源CT在80 kv和140 kV电压下扫描成像,通过痛风分析软件彩色编码技术进行处理,在关节或关节周围出现尿酸对应编码颜色为MSU阳性结果。该检查需注意的是在甲床、皮肤、血管等部位出现的痛风标记,以及因痛风石体积过小、活动、射线硬化伪影等导致的彩色标记出现均为假阳性结果。骨侵蚀采用手或足的传统X线检查,表现为骨皮质破坏并伴有边缘硬化及突出,但需除外远端指间关节侵蚀及鸥翼征。 新分类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2和0.89,诊断效力明显优于现有的诊断标准。即使在缺乏MSU检测、B超以及双源CT检查的情况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达到85%和78%。新分类标准可在网站http://goutclassificationcalculator.,或ACR及EULAR网站计算评分。 |
|
来自: limingxin1969 > 《普通内外科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