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 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

 牤牛河畔生 2016-02-24

翻译  高颖

校译  赵东宝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标:现有的痛风分类标准敏感性和/或特异性未达最佳,且制定之时尚无先进的影像技术。因此,近来努力的方向便是制定出一个新的痛风分类标准。


方法:在ACR和EULAR的支持下,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依据痛风的先进影像技术的相关文献做了一个系统综述,以滑液中存在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痛风石为金标准做了一个诊断试验,并运用病案病例排序法及多标准决策分析法制定了新的痛风分类标准。该标准以上述数据为基础,并在另一组独立数据中得到了检验。


结果:准入标准是至少有一次外周关节或滑囊的发作(肿胀、疼痛或压痛)。有症状的关节/滑囊(即滑液)或痛风石周围存在MSU结晶,是诊断痛风的充分标准,无需进一步评分。新分类标准的主项目包括:临床(关节/滑囊受累的模式、症状性发作的特点及时长)、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滑液穿刺吸引检查MSU结晶)及影像学检查(超声显示双轨征、双能CT显示尿酸结晶、影像学显示痛风相关的侵蚀)。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2%和89%


结论:本分类标准,由数据导向和决策分析法所制定,不仅效果理想,也包含了有关痛风的最新证据。



后续更多“2015 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相关内容,敬请关注“风湿界”信息推送!


译自:Neogi T, et al. 2015 Gou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Ann Rheum Dis 2015;74:1789–17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