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不痛风,8分制来搞定!解读最新痛风分类标准

 石叶文摘 2016-04-23


临床医生都知道,痛风作为晶体相关性疾病,其诊断金标准为: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但是,临床上条件有限,无法对每个患者行穿刺检查。因此,各种痛风的诊断标准应运而生。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谢雅

来源: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1997年,ACR提出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标准(表1)。然而这一标准主要应用于急性痛风关节炎,对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患者并不适用,且该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限(敏感度 57%-100%,特异度 34.3%-86.4%)。


表1 199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2015年ACR和EULAR联合推出了最新痛风分类标准(表2)。网络版本可参考http://goutclassificationcalculator.或ACR/EULAR官网。


表2.2015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请点击看大图)


最新标准怎么看?“3步走,8分制”!


第1步:


若满足充分标准--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即滑液中)或痛风石处找到尿酸盐结晶存在,则直接确诊为痛风,无需复核其他要素。


第2步:


如若不符合金标准但符合纳入标准(发作性外周关节/滑囊肿胀、疼痛),则进行之后的分类标准评分。


第3步:


分类标准分8个条目,涵盖了痛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特征这三大方面。每一方面各做具体细分。并将痛风影像学改变纳入诊断标准。每一条目赋值从-4分到4分不等,共计23分,评分满足8分可诊断为痛风。


在该分类标准以下的八个条目中,若尿酸盐结晶检测阴性,则被扣去2分,也再一次强调了痛风诊断金标准的意义。


新标准的优势与局限性在哪?


(1)效能高:


该分类标准诊断效能较高,敏感性92%,特异性89%,在仅采用“临床特点”这一方面进行验证时(即不考虑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时),该分类标准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8%,较之其他痛风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适用范围较广:


较之1997年ACR提出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该新标准适用范围较广,同时适用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痛风的评估,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痛风患者。


(3)部分类别患者无法识别:


该新标准尽管纳入了对慢性期痛风患者的评估,但仍将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尿酸盐晶体沉积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排除在外。


在这里强调:


分类标准不同于诊断标准,分类标准侧重于为临床试验甄选出诊断明确、具备临床症状、可用于临床研究的患者,分类标准并不涵盖所有痛风患者。


对于痛风而言,其金标准仍为: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诊断标准的选择及个体化评估判断。


(4)影像学检查的效力增强:


新的分类标准将影像学特征纳入评分系统中,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影像学研究数据,且关节超声等检查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因此如何把握好影像学检查的权重仍需要更广泛地研究。


(5)亚洲适用人群适用性待证实:


该新标准主要基于欧美患者的研究而制定,对于亚洲人群的情况,因环境、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具体应用中能否有预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仍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来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学科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全体医护人员


1978年,广东风湿免疫界先驱余步云教授创立了风湿热专科门诊风湿免疫专科,并设立了专科实验室,1985年正式建科,是华南地区最早创建的风湿免疫科,全国建立最早的风湿免疫科之一,目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务院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风湿免疫科)建设单位。


风湿免疫学科团队成员现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8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8人。专科实验室研究和技术人员5人。风湿免疫科现有病区3个,开放床位98张。该科实验室是全国最早开展风湿病检查的实验室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检测最全面最准确的专科实验室,实验室设有常规和科研实验室两部分。已独立开展58项风湿免疫专科临检项目,并能独立承担国内外多项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是华南地区医教研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的风湿免疫学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