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在京正式发布

 Doldol 2016-11-30

本报讯(黄美清)11月26日,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首发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举行。指南修订工作组的相关专家及来自京城的十多家专业、大众传媒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在京正式发布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实验师陈耀龙,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赵岩,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古洁若,《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主任侯鉴君出席发布会并先后登台致辞。


痛风防控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关于痛风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医学界早已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然而痛风不仅仅影响人体的关节,处理不当还会并发肾脏病变,情节严重的甚至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且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痛风我国并不鲜见,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持高不下,引发了多方关注。不过直到目前尚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我的痛风的患病率估计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且逐步趋年轻化,可以说形势越来越严峻。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在京正式发布


规范诊疗行为,指南势在必出


面对痛风的虎视眈眈,医患双方都期待一个万全之策得以对应。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除了自身的技术经验,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提高医疗质量。


纵观医学各专科,发展好的科室和控制得当的各类疾病,基本都有推陈出新的各种指南为医生的临床行为“保驾护航”。痛风自然也不例外,截至2015年12月,全球共有14部痛风诊疗指南发布,为痛风的诊疗和管理提供有效指导。然而对当前我国痛风临床实践而言,“墙外开花墙内香”并不十分容易。因为国外指南中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痛风诊疗问题与我国的临床医生所关注的不完全一致;国外指南几乎未引用来自我国的痛风研究,而近年来我国不断有痛风诊疗相关的高质量研究发表;国外指南中的痛风治疗药物与我国临床实践不完全相符;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会制定的指南,也未及时将新的痛风分类标准、新型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包括进来。诸此种种现实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痛风诊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师制定恰当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依据国内外指南制定的方法与步骤,基于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了2016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最新版指南不仅适用于临床诊疗和卫生保健等专业人员,也对患者及关注健康的公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