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二十)美如冠玉

 hhucxq 2021-11-25

美如冠玉

一、成语

[美如冠玉]冠玉,古人帽子上佩带的玉石。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二、故事

美如冠玉”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是陈平由楚归汉得到刘邦宠幸时周勃、灌婴攻击他时所说的话。原文为:“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说陈平仅长得漂亮,像帽子上的佩玉,里面是空的——言外陈平仅是外表好看,并没有真才实学。

周勃、灌婴为什么攻击陈平如“冠玉”?原因有三:一是有传言说陈平之前与他的嫂子有染——作风有问题;二是他先事魏王再事项王再事汉王,反复无常——操守有问题;三是在汉任护军,公然收受贿赂——品行有问题。周勃、灌婴都是质朴粗糙的人,陈平长得又漂亮,作风、操守和品行都有问题,他们自然要攻击。刘邦听后怀疑,质问推荐陈平的魏无知,魏无知十分坦然地道:“我向你推荐,看的是他的才华;你质问我的,是他的品德。这二者不是一回事。现在楚汉相争,有尾生、孝己这样讲诚信、品德高的人,对大王您又有什么用呢?我引荐的人有才华谋略,确实对国家有利,对大王有用;盗嫂受金这些小污点,怎么值得您去怀疑?”刘邦还是不放心,又去质问陈平,陈平道:“我离开魏,是因为魏王不用我的计谋;我离开项王,是因为项王只用项氏家族的人和外戚的人,我虽有谋略,不为他所用。我是听说汉王您能用人,所以归附。我来到大王帐下,身无分文,不收受钱财无法度日。大王觉得我的计谋可用,就用;觉得不可用,那些收受的钱财都在这里,您拿回去,我就此告辞。”刘邦听到这么坦白的话,特别是讲到他能用人所以归附,在致歉之后,大大赏赐陈平,并让他担任护军中尉一职。自此,其他的将领不敢再多说话了。

三、评析

刘邦在周勃、灌婴说了陈平的污点之后,不立即开掉,而是先找魏无知,再找陈平,一一追问,最后留任,可见他对陈平之才的赏识以及难得的耐心。项王绝对没有这耐心。陈平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诸将的关系,只是“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听闻后“果意不信钟离眜等”——没有任何考察求证,听风便是雨,当真就认为他们“欲与汉为一”,所缺少的就是刘邦的耐心。项羽与刘邦对人才的看法与使用也是不一样的。陈平就说,刘邦“不能得廉节之士”,他手下的人多为“顽钝嗜利无耻者”,但他们能打仗,会攻城掠地,刘邦正好用这点。刘邦将品行与才能分开来,用其才能而略其品行,这是政治家的表现。项羽就不一样的,他手下多为“廉节好礼者”,“廉节好礼”的人重名声远超过财物乃至生命,于是当项羽对他们的品行稍加怀疑时,他们便如范增一样一走了之。项羽将品性与才华合并,是不符合天下大乱时的用人之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羽只能做“将兵”的将军,不能做“将将”的统帅。后世曹操求贤,就说过只要有才,不必拘于品行,甚至他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俳佪之士也是欢迎的,《短歌行》中他就说自己要做到“山不厌高,海水厌深”——不辞细壤,不择小流,用以成他这座大山、大海。这与刘邦是一致的。

陈平不似“冠玉”,计谋多多,表现在哪里呢?陈平第一功是去掉了项羽的左臂右膀范增。陈平在放风说项羽手下诸将未有所封想投靠刘邦之后,便设计去掉项羽的“骨鲠之臣”范增。项羽使者来,汉先奉上好酒好菜,然后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这一句谎言向使者透露范增与汉王有联系。然后将好酒好菜撤离,换上差劲的酒菜,以在待遇上与范增使者对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坐实亚父与汉王不仅有联系,而且关系十分亲密;二是以羞辱项羽使者的方式,让他们回去将这一“事实”添油加醋地向项王陈说。项羽生性多疑,信以为真,便不再听范增“急攻下荥阳城”的建议;范增廉洁好名,知道项羽怀疑他的忠心,于是便提出“乞骸骨”归老还乡。陈平这一招够厉害,利用了项羽猜疑心重与范增廉洁好名的特点,用无中生有法,让项羽深信不疑,让范增有口难辩,以“无间入有间”,游刃有余的将劲敌去掉。关于这个“离间计”,还有个事很有意思的问题。史书载范增“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范增果然是怒气太盛,“疽发背而亡”?还是被刘邦杀掉了呢?还是被项羽杀掉了呢?这是历史的沉默处,因为史书上记载了几个人在负气离开时都是“疽发背而亡”的。同学们不妨思考思考。陈平第二功是“蹑汉王足”,让汉王“机智”地封韩信为齐王;第三功是仅凭“一力士”,便将有谋反传言的韩信捉拿……陈平还有许多智慧的事,欲知详情,可翻看《史记·陈丞相世家》。

既然说到刘邦能广收人才,这里可以再提几个人:一是韩信和彭越,二是周昌与纪信。韩信、彭越原是项羽手下的人,最后归附刘邦;周昌、纪信是一直死心踏地地跟随刘邦的人。在垓下之围之前,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与韩信和彭越相约,打败楚国之后,“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这就是高起、王陵所说的,刘邦“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刘邦知道——待遇留人。韩信事项王如陈平事项王一样,“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才华得不到施展,事业难成,所以他离开;萧何月下追韩信后,授予他“大将军”一职,让韩信有发挥才华的机会,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他知道——事业留人。刘邦地痞出生,“慢而少礼”,喜欢羞辱人,但他的另一面是“接地气”“亲和力”强。李斯奏事遇二世“燕乐”得到的是“丞相岂少我哉”的质问,周昌遇刘邦拥戚夫人入怀,得来的是刘邦骑周昌颈,问我是怎样的皇帝;爱开玩笑,所以赢得底下的人心,如纪信,关键时刻,装扮成汉王,为汉王死,这是刘邦的又一高明之处,他知道——情感留人。而项羽是什么样呢? 有功之人当封,“印刓敝,忍不能予”,不能给他人待遇;“不能任属贤将”,不听他人之谋,无法成就他人事业;“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不能与底下人搞好关系,不能用感情留人。所以,项羽之亡与刘邦之胜,是必然的。

这里稍提一下是,“美如冠玉”从周勃、灌婴口中说出,是说陈平徒有其表,肚子里没货,大有“金玉其外,败缉絮其中”的意思,即解释中说的“比喻只是外表好看”;但后世流传,却变成“形容男子长相漂亮”,褒贬产生的变化,这是我们学习时要稍加注意的

四、原文

一、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

二、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①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②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③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④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①与:对付。

②举:端着。

③恶食:粗劣的饭食。

④大定:大局已定。

三、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五、其他成语

盗嫂受金: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