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阳映照高山顶

 水淡淡兮生烟 2021-11-25

夕阳映照高山顶

——记巴东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八斗坪村扶贫工作队

谭明武

 

巴东县水布垭镇八斗坪村位于清江北岸的高山顶上,全村1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527家农户,1662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509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237户,贫困人口7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7.3%,属于深度贫困村之一。2015年12月巴东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作为牵头单位组建工作队进驻该村实施精准扶贫,通过3年精准帮扶,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改变,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12月通过主管部门考核验收达到整村脱贫标准,实现了按期脱贫目标。和八斗坪村的群众说起这3年来的变化,他们总是绘声绘色的讲起驻村扶贫工作队这些老同志的故事。

三九寒冬 “八老” 进驻八斗坪

2015年12月末的一天,全县扶贫攻坚动员会宣布八斗坪村为县人大机关的扶贫村,常委会主任向东一连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棘手难办的问题:县人大机关绝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老同志,而且是“三高”人群,这个驻村工作队怎么确定人选,还真是不好决定。在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上领导争取大家的意见时,时龄58岁的高龙泉第一个报名,紧接着赵世斌、李厚成、宋发锐……,最后在近20名主动报名的干部职工中确定了8名同志组建成“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八斗坪村扶贫工作队”,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49岁,平均年龄53.8岁,推选高龙泉为队长。2016年1月12日正是三九寒冬时节,被戏称为“八老”的扶贫工作队在队长高龙泉的带领下迎着飞舞的雪花,踏着积雪正式驻进了八斗坪,开始了他们驻村扶贫的新征程。

顶风冒雪 上门入户问疾苦

为执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这些老同志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老手,驻进村里的第二天他们就分头入户,走访村民去了。他们一家一家地拜访,仔细了解情况,宣讲扶贫政策,和贫困群众讨论脱贫计划。山大人稀,积雪封山,迷失方向,走错山路时有发生,高龙泉在入户途中不慎掉进雪坑摔伤胳膊,捆着绷带继续入户。经过30多天入户走访,工作队熟悉了全村19个村民小组的地形地貌,237家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弄明白了,收集群众诉求210多条,建立了贫困户扶贫档案,制定了扶贫规划,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善条件 实施项目建基础

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脱贫致富的瓶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工作队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全村解决了989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变压器8台,全村农户的用电质量明显改善;新修公路3公里,硬化公里21公里,整修砂石路17.8公里,全村的路网等级普遍提高,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公路,组组通水泥路;161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25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559人的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新建卫生室一栋25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图书室、文体中心投入使用,村民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发展产业 增加收入摘穷帽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走上致富之路,针对八斗坪村的气候土壤等特点,工作队力求充分用好扶贫专项资金,发展7大产业,使村民群众在很短时间内能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村内已成立9家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银杏1200亩,冬桃300亩,大黄500亩,贝母300亩,优质马铃薯800亩,魔芋及商品蔬菜500亩,发放黑母猪236头。基本形成了“三长四短”的产业规模。8组贫困户陈方楚积极发展中药材,通过实施项目扶持,成立了“百草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多亩,种植10多个中药材品种,建起了中药材初加工厂房,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不仅自己脱贫致了富,还带动当地20多家贫困户脱了贫。

落实政策 党的温暖惠农家

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工作队做深入细致的协调服务工作,该村3年内先后落实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7.329万元,发放地力补贴24.1万元,实施教育扶贫64.05万元(含“雨露计划”15人,7.5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7.71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9.15万元,发放残疾人救助金9.62万元,实施临时救助9.75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奖扶金11.06万元,实施健康扶贫医疗救助159.33万元,开展爱心帮扶8.85万元。通过惠民政策的落实,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开展“五讲” 文明新风进村来

针对过去八斗坪村扯皮闹事多,上访告状多,违法犯罪多的实际,工作队从引导教化着手,在全村广泛开展以讲党课、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文化为主的“五讲”活动。以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实施党课月月讲,通过讲党课提高全体共产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意识、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采取集中培训、召开会议、入户宣讲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反复宣讲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宣讲农村实用法律法规常识,宣讲生产生活中的科技知识,宣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常识,收到良好效果。全村60多名共产党员和村民代表,放弃家务活,牺牲务工赚钱机会常年服务在第一线,从来没有向任何组织和领导提及过报酬。全村涌现出一大批以邓正兵自强不息、唐再莲敬老爱幼、邓中宜乐于助人、陈方平传播正能量......为典型代表“最美八斗坪人”和“最美八斗坪家庭”,一个风清气正的文明新村正在形成。

 

胸怀大爱 贫困群众是亲人

把群众当亲人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品行要求,在工作中工作队员把自己和贫困群众进行换位思考,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从小事、最直观的事、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邓正兵是八斗坪村最典型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爱人张霞是肢体3级残疾,行走不方便。两个小孩都在上小学。邓正兵本人患股骨坏死疾病,6年不离拐杖行走,一家人靠低保过日子。2016年1月工作队刚进村时,工作队员李厚成、高龙泉在入户走访时来到他家,面对邓正兵的家庭景况,看到他们单薄的穿着和无助的眼神,两名工作队员的心情无法平静。当天晚上在通报研究走访情况时,工作队员们一直认为:如果不把邓正兵的病治好,这一家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摆脱贫困的,只有让邓正兵这个家庭的顶梁柱站起来,这个家庭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工作队员分头四处打听治疗股骨坏死的相关医疗技术和费用,有的还专门去恩施和宜昌托熟人找外科专家进行咨询。同时将邓正兵这一家的特殊情况向单位领导进行了专门汇报,得到常委会主任向东同志的高度重视,向东同志先后两次到邓正兵家慰问了解情况,并亲自联系医疗机构,在领导的具体协调下,2017年8月中旬和2018年10月下旬,邓正兵在巴东县民族医院成功实施了第两次治疗手术。住院手术期间邓正兵家里没有人到医院护理,工作队长高龙泉和其他队员轮流在医院既当家属又当护工。邓正兵住院的生活费不够,工作队员就自己掏钱给他补上,还给他买了几件新衣服让他换洗着穿。由于邓正兵的心情特别好,康复的很快,现在已经出院回家,甩掉了伴他6年的拐杖行走自如了,逢人就说工作队员是他的亲人。

 

2018年3月,全村实施300亩冬桃产业扶贫项目,邓正兵家4亩冬桃由于缺劳动力无法按时栽植下田,正当邓正兵为此焦急万分之时,4名工作队员在新任队长涂启亮的带领下来到邓正兵的冬桃栽植田块,按照分工挖窝、植苗、起垄配合默契,从上午干到傍晚,硬是将4亩冬桃全部栽植完毕才收工回驻地,52岁的工作队员邹天毅手上磨起两个血泡,回到驻地没吃晚饭就上床躺下了。邻近的村民都夸奖工作队员是当年的“八路军”。

 

相互关爱 冷暖相帮战友情

工作队的人员虽然不多,三年内却经历了多次人员更换,赵世斌、高龙泉先后到龄退休,2018年2月恩施州将驻村扶贫工作队改名叫“尖刀班”,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八斗坪村“尖刀班”成员确定为6人,年龄结构有很大改善,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31岁,50岁以上3人,平均年龄48.6岁。高山地区气候变化无常,特别是进入冬季是老年人群发病的高峰期,2018年11月下旬,气候突然下降转冷,工作队的绝大多数同志感冒了,田恒虎重感冒连续几天说不出话来,同志们劝他住医院,他怕耽误工作坚守在岗位。一天工作队员们入户回到驻地,因农电整改停电没有热水喝,更没有热水洗,邹天毅、涂启亮等住在一起的3名队员因感冒夜晚咳嗽不止,从农户家讨来的一杯热水3人共着喝度过了一整夜。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3年虽然不算长,但对于八斗坪村扶贫工作队的这些老同志来说就是最后一班岗了,他们犹如夕阳把余热洒留在这高山顶上,把记忆留给了这片热土。且看一名村民写给工作队的诗:

清晨,你顶着浓雾出发,

带上你昨晚一夜的牵挂!

走得匆忙,必喝的药丸还没有吞下,

且将它与方便面一同提拿。

初冬的风吹落满地黄叶,

冰凉的雨不停地敲打。

里层的衫已被汗水浸透,

这些你似乎毫无觉察,

心中只有昨晚接到的那个电话!

雨后的天边露出晚霞,

你终于完成了此行的计划。

乘着暮色又匆匆上路,

我站在门口目送你走过山崖,

我们的心中已把你永久留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