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红楼】之官之路

 花木秾 2021-11-25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
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中,一个人要想入仕为官一般有四种途径可供选择:
1、世袭
根据明、清官职制度的相关规定,分封给功臣外戚的世袭官职大多都是些薪资很高的荣誉职位,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不用每天去衙门画卯,只要定期去出席一些政治活动就可以了。
荣府大老爷贾赦就是通过世袭的途径进入仕途的,他身上袭的是一等将军,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但他没有实权,一个光杆司令。
为了解决没有世袭机会的官宦子弟的就业问题,清廷十分贴心地出台了一项非常人性化的政策:就是官僚子弟凭借祖上的功绩直接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求学深造(监生),届时只要通过一次象征性的考试便能获得一官半职。
宁府的蓉哥儿(可世袭)原本应该就是计划走这条直通官场的绿色通道的,不过后来为了装点门面而变更至另一条入仕之路——捐官。
2、捐官
捐官现象最早要追溯到秦朝,后经历朝历代完善并落地成为一项与科举考试互为补充的重要制度。荣府的琏二爷就是通过这条途径而获得同知这个官职的。
同知是知府的副职,每府设一至二人,正五品官职,相当于地级市的副市长。不过贾副市长貌似平时基本上都是在家办公,极少去州府衙门坐堂,因此可以推测琏二爷捐的同知应该只是个有职无权的虚缺。
贾珍花费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的五品龙禁尉应该是个专为卖官而设的虚职,堂堂一个五品武官的缺(相当于现在的正团级职位),居然一开口就是三百名。而且仅仅只卖一千二百两银子,可见其含金量之低。
古代有钱人都热衷于花钱买官,因此很快就出现了捐纳者多而官职紧缺的局面。朝廷为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及时推出了捐纳监生的应急措施,即只要付钱就能取得监生的身份,这有点类似于做中长线投资,虽然不能立刻变现,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捐纳者能够实现入仕的梦想。一般将这类通过捐纳而获得监生称号的称为例监
3、科举
参加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那些既无背景又无巨额财产的读书人入仕为官的最主要途径。一旦选择步入科举的套路就意味着必须通过一系列难似登天的考试。
首先是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县试府试,县试一般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之后便可以参加四月份的由知府大人主持的府试,府试一般连考三场。
考生在通过这两场暖场的考试之后便可以被称为童生,此时还不能被称作为秀才,要想获得秀才的称号,还必须通过下一场考试。
其次是要去省里参加由学政主考的院试,一般三年之内会举行两次院考,考试的内容与县考、府考基本相同,通过之后则取得了秀才资格。因此秀才在当时已经算是文化人了。
按照例律秀才是不能够授官的,因此要想取得功名那还得继续考试。接着便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试题一般由皇帝亲定。乡试的通过率堪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一般为5%-10%,若能顺利通过乡试,便能取得举人的称号。中了举人意味着已经获得了做官的资格,此时可以选择直接去吏部报到然后排队候缺,也可以选择参加下一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贾雨村)。
会试也是每三年一次,总共要考三场,每场考试时间为三天,连考九天。会试的通过率同样很低,一般不会超过10%。中了进士之后就可以直接做官了,但所获得的官职大小则要取决于之后的殿试
红楼第一学霸林如海在殿试时的表现就非常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按照明清的惯例,一般殿试一甲中的第二、第三名都将直接授予翰林院编修,而其他的庶吉士必须在翰林院历练三年,且通过考核之后才能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未能被选中庶吉士的二、三甲的进士中一部分人会留在京城里做个京官,剩下的人则将被授予地方官职,人们一般将这些分发到外地任官的进士称为“外班”,贾雨村当日正是被选入了外班,并被分配到大如州开始他的官场生涯的。
4、恩封
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政就是典型的受恩封而做官的例子。
当日政老被破格赐予了工部主事之衔,一般未能选为庶吉士的进士们会被分配到六部任主事之职,可见贾政虽不是科甲出身,但实际享受到的待遇却与那些科第出身的进士们别无二致
除贾政之外,红楼第一学霸林如海的父亲同样也享受了恩封的待遇,不过林爷爷获得的恩封浩荡一些,他有幸获得了额外加袭一代列侯的恩泽。

红楼家族官爵一览表

1 贾家宁国府


贾 演

宁国公,敕造宁国府,辅佐先皇立下军功,得到恩宠表彰,授予勋爵官职。


袭宁国公,一等神威将军,虚衔,官品大约正二品或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职务:京营节度使。清朝没有这个官职,相当于直隶总督或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军政或者北京卫戍,官品从一品。这是军权在握的高级官员,皇帝心腹。
贾 
进士出身,追赐五品。

世袭三等威烈将军,虚衔,正四品或正五品,师长待遇。


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2 贾家荣国府


荣国公敕造荣国府,辅佐先皇立下军功,得到恩宠表彰,授予勋爵官职。
贾代善荣国公,贾代善恩袭爵位,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军中高级官员。
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虚衔,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贾琏捐的同知。清朝同知有两种,一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另一种是州同知,从六品。
贾政主事---工部员外郎---学差1、主事,正六品,助理司长。2、工部员外郎,管土木工程的副司长,从五品。3、学差,也就是提督学政,省教育厅厅长挂职锻炼,但品级不变。
3 史家

保龄侯尚书令,清朝无此名,此为唐代官名,即宰相。

袭保龄,史公第三代,恩袭保龄侯,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高级官员。

史公第三代,史鼐弟弟,被封忠靖侯。具体职务为外省大员。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些都是实权派,多数还兼有中央职务,官品可能更高。


4 林家
林公
列候,文官,职务不详。





林如海
科举探花,即全国第三名。兰台寺大夫,后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祖上四代袭爵,是蒙恩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再袭了。他科举出身,高中探花。加上林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所以全书中文化水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林如海。1、兰台寺大夫:清朝无此官,但兰台是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所以这个官职,相当于清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弹劾工作,正二品或从一品。2、扬州巡盐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职,官品不高,但只有皇帝亲信才能担任,专管巡视盐务。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官员兼任,均加监察御史衔,并保留原官品级。

5 王家
王公
都太尉统制,清朝无此职位。都统制,可以理解成作战时的高级将帅,兵罢即省。
熙凤爷爷
王公的长子,袭县伯爵位,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归其管理。
王熙凤父亲
王公嫡长孙。如果王家还有爵位的话,就是他袭爵。但他全程隐形,已经完全退回政治圈。反而是他的两个弟弟王子腾和王子胜在京中打拼。

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他是四大家族里唯一具有政治野心的人物,孜孜不倦的前上攀爬、结党营私。是四大家族最终灭亡的掘墓人,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1、京营节度使,从一品,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贾代化曾干过这个。2、九省统制,从一品,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管理一至三省3、九省都检点,正一品,统辖数个大军区,或者统帅禁军。

结局:“王子腾(王夫人、薛姨妈的哥哥,王熙凤的叔叔)在离京城仅二百余里的进京途中,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
就这样,“牛气冲天"的王子腾竟意外病死于回京途中。他死后,海疆御史马上参了一本,说他在任上留下了亏空,应着落其弟王子胜、侄子王仁赔补。

6 贾雨村


贾雨村
落魄举人,受助甄家
考中进士,出任知府,从四品,地级市市长,不久免官。
由贾政引荐,攀上王子腾而得复职,出任金陵应天府,地级市市长,从四品。
六七年后升任大司马,即兵部尚书,从一品,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同时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相当于副宰相。
这个从未接触过军事的外行,在短短数年间华丽变身,一飞冲天,成了国防部部长,这说明什么?王子腾已经权倾天下,分朋树党,结党擅权。贾雨村只是冰山之一角。
7 薛家
祖宗薛公
紫薇舍人,正五品。历史上都没这个官名。如果勉强算做中书舍人的话,在唐代是正五品,负责起草诏书,大约跟清朝的内阁侍读学士差不多。


这个职位和贾史王三家差距太大,无怪乎后代没有任何官职了。

8 其他人
李守中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校长,专门培养官员的,有很强的官场影响力。
秦业
营缮郎,清朝无此官名,但工部下设有营缮司,负责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主管者正五品。
孙绍祖

世袭指挥,虚衔,七品至五品之间。
赖尚荣

知州,从五品,县级市市长。
梅翰林
不详。翰林院是个机构,从庶吉士(七品)到掌院学士(从二品)都可以称为翰林。因为是清水衙门,大部分翰林比较清贫。


红楼梦诰命夫人

贾母
一品诰命夫人
贾代善   荣国府
邢夫人
一品诰命
贾赦       荣国府
尤氏
三品淑人
贾珍       宁国府
夫人五品宜人
贾政       荣国府
王熙凤
无(未来可袭二品诰命)贾琏       荣国府
秦可卿
四品恭人
贾蓉       宁国府
许氏(或胡氏)
五品宜人贾蓉续妻
诰命夫人是古代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这就是诰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所得到的则被称为敕命。《清会典》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

红书55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即诰命夫人】等皆入朝随班【依照官爵等次入朝供奉(祭祀)】按爵守制【指守孝】。敕谕【chìyù,皇帝命令】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下午两点】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灵柩】入先陵【祖陵】,地名曰孝慈县。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宁府贾珍夫妻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

清代科举制度

考试
级别
府县级省级全国
考试
类型
童生试乡试
(秋闱)
会试
(春闱)
殿试
县试府试院试
考试
时间
每年
(三年两考)
子、卯、午、酉、

(三年一考)
丑、辰、未、戌、
年(次年)

考试
地点
省城省城
贡院
北京
贡院
保和殿
主持人知县知府学政高级
朝官
礼部
官员
皇帝
参加
资格
童生童生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通过
身份
童生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第一名案首(县、府、院)解元会元状元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的分类:成绩最好的是廪膳生员,有一定名额,由政府提供津贴和生活日用的学员;其次是增广生员,也有一定名额,为候补廪膳生之属;新“入学”的称为附学生员,为增广生之预备。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明清时期,国家每六年或十二年从优秀的生员(秀才)中选拔一批人才,到国子监深造,称拔贡生,毕业后,分配至全国各地任知县,州判等,到了清代中后期,因捐官候补的多如牛毛,几乎取消了拔贡。

恩贡,顾命思义,就是皇帝照顾功臣的子弟,赐贡生身份,享受国家干部待遇,也可以做官。

童生经过县府省三堂考试合格,才能取得生员功名,生员俗称秀才,秀才分县庠生郡庠生,起码也相当于今天的985本科毕业生,庠生里面特别优秀者,国家会给予一定的钱米补助,相当于今天的助学金,称为食廪,也称廪膳生

取得了庠生功名后,有一定的特权,国家免二人徭役,见了县令不跪,更重要的是拿到了乡试(省级公务员考试)的考试资格证。

乡试考中了称举人,享受国家科级以上干部待遇了!才算真正的出了人头地。

举人、贡生经省学政推荐,可以参加会试(国家县级干部选拔),会试考中了称贡士,贡士选拔上了称进士

进士分三等,第一等,一二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能立即任命七品八品的官。第二等录取约二十至五十名,赐进士出身,一般授翰林院庶吉士,待分配。第三等录取约一百至二百名,同进士出身,进入国子监学习,待分配。

进士仕途起点都比较高,往往都能任命七品知县等,大学士六部尚书几乎都是进士身价。

不同之处在于选拔方式和待遇,拔贡、恩贡虽然也要考试却属于特招生,也就是现代说的保送。秀才、举人、进士等都属于科举一级一级选拔出来的,走的是普通流程。

回顾:【戏曲红楼】之总剧目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