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四班的小屁孩

 月影如镜 2021-11-25

口语交际·习作

本学期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周五的三节课,我们就要结束全册教材的学习。第八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这个对于我们班的小屁孩来说,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因为他们一直和我一起共读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虽然有800多页,但是我和孩子们一直在坚持,已经阅读了500多页,书页越来越少,书却越读越厚。这本书便成了我们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最好的材料。

1

2

3

4

周五上午第四节课,看着很多孩子已经把那本厚厚的大书平放在课桌上,就知道要讲这本书的大有人在。在与孩子们交流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时应作的准备以及注意的事项之后,就把剩下的时间交给孩子们了。口语交际如果还是采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故事,再选出最佳“故事明星”的话,估计课堂也只是平平淡淡而已。再加上从小组内谁会出现,闭上眼睛都能猜出来,因为每次都是那几个表现欲望强烈的孩子。基于此,我向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方法,那就是我背向他们,说出第几列几号,谁被砸中,我自然也无法得知,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有惰性的孩子的无所谓。当我把想法告诉他们的时候,再看看他们那一张张的小脸,各有各的心思:有举手希望被叫到的,有低头抓紧时间准备小卡片的,有眉头紧锁怕中奖的……看来这一招还真灵,一下子让班里的所有孩子都动起来了,我估计他们也不想当众出丑吧。

我给孩子交代清了每一列的编号,就转过身子,说出第一组数字“第6列1号”。其实每一列的“1号”是谁,我很清楚,照理说这样有失公平,我就是想看看他们到底准备到什么程度。第一个讲故事的孩子是任凯乐,从座位上站起来,半天不动,让他走上讲台,他就挪着脚,看着我,嘴里还嘀咕着什么,估计是课下根本没有准备。看他这个样子,上了讲台也是沉默,干脆把机会给别人算了,他如释重负地回到了座位。

“第2列5号”,我的话音刚落,所有孩子的目光都投向了吴润萱,她淡定地走上讲台,讲述了《司马光》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如果不用这种方法的话,这位文静的小姑娘很难主动上台的。虽然故事不能给同伴们带来新鲜感,但是给了她一次锻炼的机会,岂不更好?

“第4列2号”“第5列7号”分别是韦永昊和王政冉,他们的《草船借箭》和《张良拜师》,故事情节虽然很长,但是根本不能阻止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他们的出色表现引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掌声是送给那些有准备的孩子的。

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希望下一个就是自己,但是时间毕竟有限,裴宸熙的小手已经举了很久很久,根本没有放下去的意思,看着这个小家伙乞求的眼神,实在有些不忍心,只好答应了。他开心地走上讲台,为我们带来了《韩信拜将》。孩子们虽然已经读过这个故事了,但是依然听得津津有味。难怪裴宸熙会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原来他是胸有成竹呀!下课铃声已响,他完全沉浸于故事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讲到激动之处,会手舞足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是理所当然的。

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没讲故事的孩子失望的叹息声,无奈的眼神,就这样定格在了口语交际课上,相信他们都是“故事大王”。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心儿怦怦跳》,回想起冯栎钧老师的课堂,便想着在我们班里试上一试。

课堂伊始,我把习作中的一些经历,再加上其他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说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中选出一个经历来更深入地了解老师。看来孩子们都是一样的,都想知道老师在坐过山车时的情景。我就学着冯栎钧老师边描述,边追问,把自己的感受全部抛向在座的孩子们,他们帮我把整个经历讲述完毕。在课堂上,我终于明白冯栎钧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了,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已经让孩子对本次习作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不觉得困难。

接下来就是让孩子分享紧张、害怕、快乐、骄傲的事。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今天的习作主题“我的心儿怦怦跳”,再让他们把心儿怦怦跳的事,题目写在本子上。当孩子写完之后,就开始分享自己的事情,要求他们讲清楚事情,讲清楚心里的感受。一看到谷雪举手,我赶紧叫起她,她也选择“坐过山车”,她边描述,我边板书,最后就形成了“在过山车旁   坐上过山车   过山车达最高处   下过山车”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让谷雪说出心儿怦怦跳得最厉害的是哪个阶段?不用猜,大家就知道是“过山车达最高处”,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专属谷雪的心跳图。

有了这样的示范,孩子们就学着画出属于自己的心跳图,在心儿怦怦跳的地方,画上一颗心。同桌交流,再指导他们在自己心跳得最厉害的那一时刻,停下来多写几句,写出当时的感受,从而了解本次的习作。

在大屏幕上出示范例,让孩子们根据范例,评价自己的片段,看看能得几颗心:写出感受的是心一颗,写清了感受的是心三颗,介于两者之间的当然是心两颗了。很快,结果出来了,大部分孩子都是选择两颗心。冯栎钧老师在此处有一个修改微课堂,可这样的资料我们没有,于是我就把得一颗心的范例出示出来,和孩子们一起修改,从而让他们了解了,要想把感受写清楚,必须想法变多,身体出现变化。有了这样的指导,再让他们把自己那两颗心的片段,再次修改,用上书本中给出的词句,或者是自己积累的也可,向三颗心进发。

孩子们开始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桌再交换修改,最后定稿,再分享。他们通过不断地勾画,知道了在何处要胡思乱想,在何处要身体变化,从而写出自己的感受。

冯栎钧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是巧妙,孩子们喜欢、感兴趣,所以多去汲取专家、名家的教学思路,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它将是多大的财富呀!让我们好好地利用这些财富吧,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