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六和评价体系

 方圆儒人 2021-11-25
    2020年8月,杭州在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基层社会治理“六和指数”评估体系,成为杭州近年来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的又一生动实践。
  “六和指数”评估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在指标建构上,更加强调评估指标的复合化。以《杭州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书》等文件为依据,杭州市“六和塔”评估体系建立了一个由“党建领和”“政府主和”“社会协和”“智慧促和”“法治守和”“文化育和”为一级指标,同时包含20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的更为复合化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对于过去基层治理考核偏重“经济”“安全”与“民生”等指标,新的评估体系更加强调基层治理是一种复合化治理。此外,每个层级的指标权重会根据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导向和重点任务作出动态调整。
  在评估方式上,更加强调以市域为主导开展评估。相对于以往基层社会治理考核主要以区(县市)条线部门为主,以市域为主导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评估,有助于在更加统一的标准下比较各镇(街)社会治理状况。在此基础上,更加统一的评估标准还有助于对考评结果的进一步加权汇总,进而把握杭州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水平。
  在数据采集与计算上,更加强调智慧评估的理念。在“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实施以前,杭州基层社会治理考核主要以各部门年终单项考核得分为基础,通过数据再加权汇总而成。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与时间成本,也导致考核的实时性不强、考核结果的拓展应用不够。杭州基层社会治理“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在数据的采集与计算上充分体现了自主生成的智慧治理理念。各项指标数据一般从“城市大脑”数据库中直接抓取、自动生成,节省了评估成本,也方便了评估结果的多元化运用。
  “六和指数”评估体系体现数字治理鲜明特色。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由传统“金字塔式”考核向“扁平化”评估转变。在“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实施以前,杭州基层社会治理考核主要以各区(县市)、各部门为主的“金字塔式”考核结构,各层级、各部门推行各自的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这导致考核内容交叉、数据零散、重复采集,既加大了政府考核成本,也削弱了政府决策的整体效能。而借助杭州城市大脑在公共数据共享方面的集聚优势,推动各层级、各部门基层治理数据信息的对接整合,能够为杭州在市级层面设置统一的“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建构更加扁平化的评估结构,从而提高考核效率、优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由传统“模糊化”考核向“精准化”评估转变。在“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实施以前,杭州基层社会治理考核在面对一些不易操作化的考核项,通常采取主观评价或不予设置相应指标项的方式进行,这往往导致考核结果的效度不高、精度不强。而基层社会治理“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则能够充分发挥杭州城市大脑数据池内已存大量数字资源的优势,较好解决“党建引领”“公众参与”“文化孕育”等指标难以操作化、难以数据采集的问题,为建构一套更加结构化、客观化的基层治理评估体系打下了基础。
  “六和指数”评估体系定位于三大应用。评估基层社会治理绩效。杭州市基层社会治理“六和指数”评估体系的建构,不仅有助于对全市各镇(街)基层社会治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估,横向上比较排位,纵向上考察位序进退,供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市)、各镇(街)及时查找弱项补足短板;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各镇(街)基层社会治理状况的进一步加权,对杭州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水平进行评估,为市域社会治理有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预警基层社会治理风险。一是实时预警。通过对评估指标内各类基层社会治理已发事件数量进行最高阈值设置,进行风险预警。二是趋势预警。通过对基层各类已发事件数、过往累积事件数以及相关支撑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基层社会治理各类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预警。三是能力预警。通过对一段时间内治理事件的增减数量、发生数量与解决数量比值、矛盾纠纷上交数等的综合分析,对镇(街)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估。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向。杭州市基层社会治理评估体系中的指标设置(类别与权重)还是定期动态调整的,通过精心设置引领性评估指标、合理设置加分项等动态调整可以起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效果。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