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两味药,治疗“血稠”有奇效!

 仰望岐黄 2021-11-26

在咱们老百姓眼里,说到血稠,一般就会和高血脂挂钩联系起来,其实血稠的概念很宽泛,除了血脂,如果血小板、红细胞、蛋白成分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血液粘稠,不一定只有血脂高导致。

但是血脂高,现在几乎成了一个十分普遍的“国民病了,体检查出血脂高的,已经见怪不怪,甚至有点麻木了。

这血脂高,尤其多发于30-40岁以后的人群,平时吃的膏梁厚味、酒肉人群,不太运动的人群,特别常见。有数据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年升高,成人总体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0%多!十分惊人的数字。

从中医角度看,这就是典型的年纪上去后身体虚损、代谢功能降低,或者先天有所不足,导致的脾肝肾虚,体内痰浊、淤血严重,出现体检指标血脂异常,中医来看,会发现舌苔白厚、有瘀斑等现象。

这个高脂血症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像某些急症,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被称为“无声杀手,即使查出来,也很难治愈,都是控制,所以很多人也不太放在心上,高就高点吧,反正一时半会死不了。



但是时间久了,痰浊影响了身体各处脉络,形成淤血阻滞,逐渐加重加深,最后严重影响身体机能,表现在肉眼可见的血稠,所以它是导致动脉硬化、沉积、各种血栓、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不仅胖人会有血脂高,瘦人一样也有,如果当你有下列症状时,就一定要及时调治了:常头晕脑涨、睡不醒、饭后易困、眼睑上出现淡黄皮疹、腿肚抽筋刺痛(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皮肤出现较多黑斑、四肢麻木、记忆力反应力明显减退、下蹲气短、看东西阵阵模糊等,这都是血稠、流速减慢、高脂血的征兆。

所以,及时控制血脂,对咱们的生活健康质量,意义重大!

从中医学角度看,高脂血症,主要和脾虚、肝郁、肾虚相关更密切一些,曾经某广东中医院做过调查,发现高脂血人群中,肝郁、脾虚、肾虚的症型最多;





脏腑虚弱就会导致痰浊和淤血症,痰浊症能占近30%,淤血症近60%!

为什么肝脾肾的亏虚、气郁会导致高脂血症?

其实很好理解,把血管比喻成下水管道,平常里面的水虽然有点内容物,但好歹还算畅通无阻,高脂血就是水里的东西多了,流速慢了,甚至开始有些垃圾黏着在管道上了,天长日久,恶性循环。

但是导致水中垃圾增多的原因,那可就多了,可能是沿途某个小区入住率高了,排放的生活垃圾也就多了,也可能是某个工厂垃圾没过滤就偷偷排放了,也可能是管道年老失修,垃圾阻滞越来越多、该疏通了,原因多种多样,要找到病根才能根治。

这和人体医学一样,虽然症状是血脂高了,但原因可能是脾虚导致痰浊多了,可能是肝郁导致淤血了,也可能是肾虚,导致身体机能整体下降、过滤能力不行了。

如果细细区分,高脂血的中医辩证类型,有许多种,比如痰瘀互结、痰湿淤阻、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肝胆湿热等。

其中肝郁和脾虚最为多见,需要针对个人体质和分型,具体调方,中医常用的方剂有平胃散、温胆汤、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丸、桂枝茯苓丸、理中汤、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汤、白术泽泻汤、龙胆泻肝丸等等;

如果在恢复肝脾肾功能的同时,再重点配合用上一些活血化瘀、化痰浊的中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综合调治效果。



经临床验证,能降低血脂的中药非常多,至少有几十种,比如蒲黄、泽泻、人参、丹参、川芎、荷叶、当归、薤白、陈皮、半夏、瓜蒌、柴胡、大黄、银杏叶、三七、水蛭等等;

如果诸位读者周围没有合适的中医资源,也想自行调理控制一下,那不妨试试丹参+山楂这两味,二药混合、磨成细粉,每天服用一汤匙,可用开水调成糊状服下,一般应坚持几个月以上才有效果,这个小方是民间流传的偏方:丹楂散,因为它经济实惠、疗效可靠,成了老百姓降血脂的法宝。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淤血是血脂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丹参就是一味典型的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好药,还稍微有点补血作用,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

丹参即使在医院里也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丹参注射液就是治疗脑梗死、冠心病的常用药。

而山楂,虽然被人熟知,是一味消食健脾的好药,但它同时也是一味中医常用的活血药,行气化瘀,除痰积,味道还挺好,可增加口感。

两药合用,自有化瘀浊、开郁气之妙!

提醒:本文仅作为中医知识科普,若自行调治,是否合适、对症、以及剂量把握,要先咨询当地中医!非专业人士谨慎施治,医疗有风险,贸然使用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