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晕、耳鸣,小柴胡汤合方可以治疗!

 文香阁 2021-11-26

张某,男,56岁。2011年9月22日初诊。

主诉:头晕懵重伴耳鸣2个月余。

病史:2个月前,因天热时全身出湿疹,输液治疗时用电扇吹风,开始出现头晕懵重如裹伴耳鸣,头晕懵重时轻时重,耳鸣不停,夜间尤重,严重时影响睡眠,因耳鸣而心烦焦虑。曾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求治。

刻诊:头晕懵重,耳鸣,颈项僵硬不适,无头痛,无干呕,无寒热,时出虚汗,口不苦,咽干口燥,但只用水漱口而不欲饮,纳可,二便调,舌质暗嫩,边有齿痕,舌下瘀斑,舌苔薄黄腻水滑,脉沉弦微数。

六经脉证解析:头晕,耳鸣,颈项僵硬不适,出虚汗,咽干,舌苔薄黄,脉弦微数,为少阳中风证。

口燥,只欲漱水而不欲饮,舌质暗,舌下瘀斑,脉弦,为瘀血。

头懵重,舌质嫩,舌苔腻水滑,脉沉弦,为太阴水饮上蒙清窍。

六经辨证:少阳中风证,兼夹饮、瘀。

病机:内外表里气机失畅,瘀热伤津。

治疗: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24g,黄芩9g,党参9g,旱半夏20g,炙甘草9g,桂枝15g,茯苓30g,丹皮15g,桃仁15g,赤芍30g,石菖蒲30g,生姜30g(切片),红枣8枚(掰开)。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患者说,药后诸症减轻,头晕懵重好转,耳鸣减轻,耳内还时有一阵阵儿的闷塞感,睡眠仍然不安。上方加炒枣仁30g,继服4剂。

三诊:患者很高兴,诉白天耳鸣和闷塞感明显好转,只是夜静时还有耳鸣,仍然有阵发性头晕懵。颈项僵硬不适仍有但已减轻,时出虚汗,咽干,舌质暗嫩,边有齿痕,舌下瘀斑,舌苔白腻水滑,脉沉弦。

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合病。

病机:内外表里气机失畅,水饮上犯。

治疗: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柴胡40g,黄芩15g,党参15g,法半夏30g,炙甘草15g,桂枝20g,茯苓30g,生白术15g,石菖蒲30g,炒枣仁30g,生姜30g(切片),红枣8枚(掰开)。此方共服8剂,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