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植物界—帚蕨门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11-26

植物界—帚蕨门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帚蕨门

帚蕨门(Psilotophyta),植物界的一门。

分类:

松叶蕨纲(Psilopsida)

松叶蕨目(Psilotales

松叶蕨科(Psilotaceae

1.松叶蕨部

松叶蕨部(学名:Psilotophyta),产孢子维管植物的一部,现存仅2属,组成松叶蕨目(Psilotales)。松叶蕨具直立茎及地下茎(根状茎),均二叉分枝。无真根。叶状结构形小,鳞状或平扁,与其他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真叶不同。松叶蕨属(Psilotum)灌木状,多分布於热带地区。梅溪蕨属(Tmesipteris)为附生植物,悬挂生长,广布于南太平洋地区和大洋洲。

松叶蕨类的生活史中有孢子体(无性世代)和配子体(有性世代)的世代交替。配子体由孢子发育而来,生活在地下或树干上。配子体的表面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进入颈卵器与卵结合即发生受精。孢子体胚胎生出根状茎和直立茎,最後发育为成熟的孢子体。孢子体发育成熟後释出孢子,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反覆进行。

2.松叶蕨目

松叶蕨目(Psilotales)是链束植物(蕨类植物)的1个目,仅包括松叶蕨科(Psilotaceae1个科。PPG I系统(以及多识植物界系统)认为它是链束植物的近基部群,与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共同构成瓶尔小草亚纲(Ophioglossidae)。

3.松叶蕨科

松叶蕨科(Psilotaceae)是一种蕨类植物,包括有松叶蕨属梅溪蕨属两个属。这两个属的外表很不一样,而且也有人将梅溪蕨属独自分到梅溪蕨科中,但大多数的分类学还是持续将其放在松叶蕨科内。松叶蕨科在分类学中的位置曾经不是很明确,部分是因为此类植物缺失根或真正的叶子,但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推测出其和瓶尔小草科之间较为相近。

松叶蕨属是干燥热带中的小型灌木;而梅溪蕨属则是出现于澳洲、新西兰和新喀里多尼亚中的附生植物。长久以来,有关松叶蕨科应放在分类学中的哪个地位一直有所争议,一些人主张其为蕨类,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最初的维管植物(泥盆纪时的松叶蕨门)的后代。最近从基因中得出的证据显示松叶蕨科和蕨类的关系比较相近,且和瓶尔小草目特别相近。

所有的松叶蕨属植物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它们是维管植物,且缺乏叶子而是另有一小突起物。此一小突起物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叶子,因为维管束只是在其下面,而非如叶子般在其里面。松叶蕨属也没有真正的根,它们是以假根来抓住地面,吸收则是借由称之为菌根的共生真菌的帮忙。

松叶蕨每三个孢子囊组成一个聚合囊,看起来像是一连串缩得很短的支条。有厚绒毡层供给孢子养分生长,是厚囊植物的特有特征。配子体看起来像是一小片地下茎,但会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

常绿半腐生植物,附生或生于岩隙及腐植质土上。无根,茎分化为匍匐横走或略匍匐的根状茎及直立或下垂的气生茎;根状茎棕色,多呈多回二叉分枝,与真菌形成内生菌根

小型蕨类,附生或土生。根茎粗,横行,褐色,具原生中柱或管状中柱,具假根。地上茎直立或下垂,绿色,多回二叉分枝;枝有棱或为扁压状。叶为小型叶,仅具中脉或无脉,散生,二型;不育叶钻状,鳞片状或披针形;孢子叶二叉形或先端分叉,无叶脉。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腋,球形,2瓣纵裂,2-3个融合为聚囊,形如2-3室的孢子囊。孢子一型,肾形,具单裂缝。

现存2属,中国仅有松叶蕨属Psilotum Sw. 1属,该属广布于东西两半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Tmesipteris Bernh.仅分布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太平洋的一些岛屿。

4.松叶蕨

松叶蕨(学名:Psilotumnudum (L.) Beauv.)是松叶蕨科、松叶蕨属植物。

《中国的珍稀植物》名录中,松叶蕨是蕨类植物中排名第一位的珍稀濒危植物。该书记载:松叶蕨产秦岭南坡以南广大地区,泛热带其他地区。为古代孑遗(活化石之意)植物,被认为是现有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3] 

松叶蕨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已经存在,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维管植物之一,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1)形态特征

小型蕨类,根茎横行,圆柱形,褐色,仅具假根,二叉分枝。高15-51厘米。地上茎直立,无毛或鳞片,绿色,下部不分枝,上部多回二叉分枝;枝三棱形,绿色,密生白色气孔。叶为小型叶,散生,二型;不育叶鳞片状三角形,无脉,长2-3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尖,草质;孢子叶二叉形,长2-3毫米,宽约2.5毫米。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腋或叶尖,球形,2瓣纵裂,常3个融合为三角形的聚囊,直径约4毫米,黄褐色。孢子肾形,极面观矩圆形,赤道面观肾形。

2)生长环境

松叶蕨附生于树干或长在石缝中。 [5]  性喜温暖、潮湿及半阴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1-27℃,冬季室温为1-15℃。要求高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尤其幼苗期更加重要。适栽于肥沃、湿润、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包括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韩国等地。在中国分布于西南至东南,主要包括浙江(仙居、缙云、永嘉、乐清、文成、泰顺、宁波)、江苏、安徽、重庆、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湖南、陕西、四川、云南。

3)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松叶蕨是孑遗物种,也是松叶蕨亚门在中国唯一的分布种,对研究植物系统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待于在种质资源保护、遗传机理、群落结构、生境特征等方面深入研究。

观赏价值:植株结构原始、独特,形态柔美,耐荫性较强,具有观赏价值。可用于室内盆栽观赏,若配以山石更为雅致。

药用价值:全草入药。味辛,性温。祛风除湿,活血止血i主治风湿痹痛、风疹、经闭、吐血、跌打损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