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道 | 施与受

 道德经学用 2021-11-26

受迎喜老师的邀请,于2020年12月28日参加了苏州唯亭街道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成立会。本来没想参加,毕竟是个妇联会,迎喜老师提及中林院公益行也是做公益的,可以交流一下经验,或许可把中林点筋引进到唯亭社区。我来后才发现,唯亭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的公益组织有100余家。

在分享环节,大家都很谦卑,也特别的感动,很多发起人自己还忙于工作,却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社区和社会做着各类公益项目。轮到迎喜老师,她说自己很久没有做销售了,但在做“道德经学用公益讲堂”的时候,总情不自禁在各种场合分享说:“我们每个人有两只手,一只是来帮助自己,一只是来帮助他人”。当说出自己或者公益组织需要大家支持的方面时,或许我们的公益组织中就有能提供支持的,顿时自己觉得很有感触,思绪中有了自己的很多感悟,我们是否有伸手和牵手的意识?这个也让我对施与受有些思考。

落在凡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曾说:“当你年纪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一只手用来帮助别人。”施与受,求助与助人,是爱在施与受之间的温暖和能量传递。唯有本着一颗感恩之心,让爱传递,我们会发现施与受都是爱的一种践行。也就成就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天下人做天下事,天下事天下人来做”。

施与受我们如何去平衡?施与受哪个更重要?

受:当我们在能力不足时,我们敢于伸手向他人求助。但很多时侯,我们往往是因不知该如何受,而错失了获得爱的援助的机会,甚至我们总是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独立,殊不知独立不代表不能向他人求助,反而太过独立会错失拉近人与人距离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社交性,都是在社会互助体系内。受并不意味着弱者向强者低头,而是在向宇宙发出求助信号,当我们不带愧疚地接受他人的施,这份善无需刻意铭记,无需让欠缺资格感困扰自己,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份爱传递。我理解受的标准是:

怀感恩之心;

受的是别人乐于帮助的事情;

受的是别人可以做到;

受于事而不受于物;

遇到困难时,多说“请”,得到帮助后,多说“谢谢”;

受后能将爱传递;

中林院公益发起人草根老师的学业是在老师、同学和老乡的帮助下完成的,而草根老师创业成功后带着嘉庚的精神,将这份爱进行了传递,光捐资助学近2000万,也让接受帮助的人感受到这份爱,并激发大家对于爱的传递的热情。

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能力足够时,我们牵手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人,其实也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助人为乐,但是我们需要重视求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我理解施的标准是:

自己有能力,包含物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求回报;

保持谦卑与低调:《马太福音》说,你左手做的善事,千万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

法布施高于财布施,当修到无我的时候才有能力谈无畏布施;

无求助,不助人。先确认对方有需要帮助的意愿,再帮忙;

上个星期朋友找我求助,他的豆腐厂其实负债达600万,他借5000元是为了女儿念书的学费。企业的亏损我帮不上忙,为女儿学业这个忙我帮,借给他了。他承诺了还的日期,这个星期如期归还了。虽只是一个小忙,但也是检验自己与对方的人品,借钱其实自己经历了很多次对方没有归还,但是每每觉得自己可以帮上的时候还是愿意选择相信。

之前总是觉得部分人来到道德经学用读书会是索求圈子的,但在读书会学习近2年的时间,我感到施是精进修行日常的功课,学用二字的精髓就在于此,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感召生命,用生命牵手生命。牵手是用《道德经》作为法宝,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艺术性地丰满我们的生活,和谐我们的身心、家庭、企业和社会。

学会求助与乐于助人同样重要。当你提出帮助时,抛开自己的顾虑,大胆地向前,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诚恳地向别人求助;当能力足够的时候务必帮助他人,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当我们作为助人者,不要求果,记住:施比受更重要。

《道德经》第5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化育人心的不是语言,而是行动。

第4章说“和其光,同其尘。”助人也需要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第8章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为天地无言,能容苍生,水流不争,而利万物。希望天下人都能够修得圆满,所言所思所行皆如“天之道,利而不害。”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 | 星火编辑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