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哲学:不能生活在哲学里(外二篇)

 庙论阅读 2021-11-26
 题记 
我是个哲学爱好者,但几乎没想通过一个哲学问题,哲学专著也一本没读过。我只是觉得“哲学”这两个字挺好的。下面是三篇当年记下的阅读笔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哲学。

不能生活在哲学里

不能生活在哲学里,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哲学讲究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内因决定外因。然而在无序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决定论。要在生活里提炼哲学,真是要痛苦死人。

所以周国平在《妞妞》里说:“我宁愿作一个平庸的父亲,也不作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哲学解决不了生活琐事,反而会平添混乱。一次偶发的脾气,起于无意识。但如果要追根溯源的去探究这次脾气发出来的物质基础,那就纯粹是找抽了。

所以有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

哲学力图把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归纳和提炼成一条线索,一种模式。但生活就像一根线,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哲学会把生活搅乱,没有一种生活是可以被轻易归纳的。

所以大概也是古人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能生活在哲学里,那么,应该生活在什么学里呢?


历史里的生活哲学

读《流血的仕途》,作者曹三公子很有点务实的思想。

曹三公子在《流血的仕途》一书里归纳道:“能够说'但是,就学会了辩证法。”这句话出自李斯第一次见秦王嬴政时。曹三公子说,与领导说话,千万不要卖弄辩证法,把领导绕晕了,恐怕自己就脑袋搬家了。

曹三公子还说:一个人的痛苦,是建立在别人的快乐的基础上的,而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却一定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曹三公子继续说,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另外,把这首歌词里的“姑娘”和“我”改为政治关系里的皇帝和臣民来理解,其表达的思想非常贴切,一点不乱。

这哪是在写历史,这简直是在畅谈生活哲学。


周国平的幸福哲学

好久都没提起周国平了,而他的哲学观是对我有些影响的。

实际上,我看的周国平的作品不太多,妞妞是一本,而且是在我读的书里面占据重要地位的一本。还有一本周国平的自传,岁月与性情。然后是他的一些豆腐块文章。

周国平说要“倾听沉默”:“让我们学会倾听沉默——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 之歌。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他说要“活出真性情”:“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 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 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他说“心静是一种境界”:“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 的宝藏。”

……

周国平的哲学让人安宁,才发现我的哲学很有些凌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