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江湖是怎样一个江湖?

 庙论阅读 2021-11-26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阅读简评

那还是2012年,新浪微博或还火热,我的业余时间主要就是刷微博了。我当时对微博的评价是:这140个字的空间,原来是如此的博大。它完全可以是一个人思想火花闪现出的精华。

那个时候我关注的人中,新增了土家野夫。后来买了他的《乡关何处》的书来读,就被他种了草(不知道“种草”这个新词是不是这样用的)。刚读完这本书没几天,有朋友传来消息,说土家野夫“今天晚上要在成都西西弗书店开个讲座,讲身边的江湖”,而我正在成都出差,这机会岂可错过。

那天晚上,我见到了好些微博上的大V,除了野夫,还有大眼,冉匪,宋石男等人(后来他们都成了敏感人物,消失于公众视线)。那天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宋石男评价野夫的文字,大概说野夫对他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有洁癖,精雕细刻,反复洗炼,雕凿而成。比如说野夫不愿意使用意识形态过于深厚的词字,像他会用“那个著名的十年”,或者“我的记忆在穿越1976年之前的时光隧道时,总是弥漫着挥之不去的血腥。”

我先后读了野夫的《乡关何处》、《身边的江湖》、《1980年代的爱情》。他主要写人,为个人著史,串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沧桑变革。江湖有人,才称之为江湖。为凡人著史,能让你看到野夫身边的江湖,是怎样一个江湖。

野夫的散文,文字是有力量的,除了他的洗炼和雕凿,也因为他的坎坷经历,更是他对人的用心用情,泣血而歌。就像他在《身边的江湖》的自序中写道:

我的写作本质上传承的正是中国民间修史的伟大传统,是历朝历代那些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在枭首流放的长路上排队仍不肯掷笔的先烈,遗传给我们以史证伪的渴望和冲动。想想当年那些夜雨孤灯下的荒江野老,斧钺相加而无畏,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惧,这才是这个民族真正可歌可泣的品质。

而柴静为《身边的江湖》一书作的序《日暮乡关何处是》,也像是为野夫个人著史,喃喃中写尽野夫和他的江湖。对于野夫的文字,柴静说:

近代中国,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见,但野夫的笔端有让人害怕的感情,连看的人都被深情和痛苦吓怕,不敢深入到这样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来自这样的激情驱使,情感越深,创痛越烈。写时也哎心沥血,他说有时写完在沙发上要躺整一天,像一生气力已经用尽。

所以我推荐读野夫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