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情绪健康,关注了情绪就好了吗?

 庙论阅读 2021-11-26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喜怒哀惧是最基本的。情绪有些与性格有关,如果你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最常表现的情绪应该是欢喜;而如果你有一个生性多疑的性格,常会给人以恐惧的情绪感知,让人疏离。
有时候情绪又与性格无关,比如偶中大奖,免不了要让人狂喜;突遭不测,则一定会悲从中来。
情绪,是人对某种行为的反应的表现,以及对这种行为产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就像孩子任性不听话时,“我”会生气而焦躁,在没有发作的时候,内心充斥着失望的情绪,反复的心理斗争就是放弃管教。干脆发作打骂了孩子,情绪可能又会变成自责,失望于自己作为家长的管教不当。或者还在生闷气时,孩子很合时宜的给你认个错,恐怕失望情绪顿时就烟消云散了。
因而情绪通常是多变的。有时表现为一种平静而持久的心境,有时表现为一种短促的激情,有时又因意外刺激表现为一种应激状态。
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很羡慕那种“心如止水”的心境,希望自己也能“随遇而安,宠辱不惊”,达到一种“没有情绪”的内心状态。然后……然后就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了。
情绪是一种态度,我们还是应该尽量把它表达出来。只是,我们更难把握的,是自己的情绪对他人的伤害问题。
不知道曹操是不是真这样说过: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这样大无畏的话,说出来可是极需勇气的。用现在的流行话语来说,这是不顾人设了吗?
有人还真就践行着曹操的话,不管场合,均“以我为主”,不管内心何种情绪,都表达、宣泄出来,才不顾他人的想法,只要自己舒畅了就好。
这样的人虽不大受人待见(也不一定),但至少让人感觉真实。
另一种人,处处在意别人的看法,顾及自己的情绪对他人的影响,时时压抑着没地宣泄情绪,往往造成内伤,顾影自怜,还给人以愁苦的印象。
我想,希望前一种人内心不要有太多垃圾,输出的情绪就不会让他人太难受。后一种人希望能交三五知己,好有宣泄的途径。
是的,情绪是需要关注的,情绪的健康很重要。可是,关注了情绪健康,情绪就能健康了吗?当然不会。但关注意味着,你知道情绪的重要性,适加管理,让情绪有所依托,情绪就会健康一点。
有很多鸡汤的文章和书籍,在教授如何进行情绪管理。我不知道这些鸡汤疗效如何,但就像给人鼓励就喊“加油”,劝人振作就喊“坚强”,有时是不对症的。
好比如,我的同学剑哥跑400米,之前的项目让他倦怠了,有些抬不起腿。我们在场外狂喊“加油”,也没啥作用。突然响起一个尖尖的女声喊:“剑哥,我爱你!”剑哥“嗖”的就冲了起来,率先冲线。
又比如,曾经有朋友情感失意,失去了活力。我们劝他说:“不要气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话在理,但没啥意义。有个朋友这样说的,效果就不一样:“我理解你,你在哪里跌倒,就先在这里躺一会儿吧。”反倒因为这句话,这个朋友“噌”的一下就“”起来了。
恐惧、难过、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失望、嫉妒、怀疑、懊悔……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应该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于自己,于旁观者,都应是讲究“顺势而为”,恐惧就寻求依靠,难过就先哭一场,愤怒就找个发泄渠道,懊悔时就先抽自己两耳光(别抽太重)……有时自我调节,有时寻求合适的人帮助,有一些交给时间。
只要不走极端,只需告诉自己没有极端,这样的情绪,就是好情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