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陈寅恪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

 濠上三寻 2021-11-26
今天重温了一遍纪录片《玄奘之路》,虽没有五年前第一次看时那般触动,但也颇受鼓舞。玄奘踏上西行之路,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宗教野心,他只是对佛之本源心存困惑,他是带着问题上路的。那个在茫茫沙海中踽踽独行,一点一点向真知靠近的孤独执拗、单薄坚韧的背影,是我此生永难抹去的一个光点。
晚上翻看陈寅恪先生的《金明馆丛稿二编》目录时,惊讶发现一篇题为《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的小文。深叹巧合之余,迅速翻到文页细读起来。其内容闻所未闻,大大超乎我的知识范围。遂作此记录。

陈先生首先提出,印度人是最富玄想之民族,世界上很多的神话故事都源自天竺。随着佛教的逐渐东传,印度的神话故事也跟着不断传入。他在查阅敦煌经卷时发现,许多中国近代的章回体小说与敦煌经书中的佛教故事同出一源。于是他推测佛教故事与后来的小说文学有直接关系。接下来,他依次找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打闹天空、猪八戒高老庄招亲以及沙和尚在佛教故事中的原型。

如果没有“跨越今古、纵横中西”的知识储备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探索精神,是很难将这三个佛教典故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联系起来的。除此之外,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陈先生在最后指出,他是根据纵贯式和横通式两种故事演变程式来追踪人物原型的。纵贯式和横通式方法本身虽易于理解,套在故事演变案例中亦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但若给我一佛家故事让我寻出其后世演变,或给我一小说人物,让我追溯其前世来源,我大概率只得“羚羊挂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