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纳与臣服

 新用户6805pl8j 2021-11-26

图片

“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那么什么是顺应自然呢?答案就是对客观现实的接纳与臣服。

森田教授认为神经症患者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在“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发严重。他谈到:像这样,我们的思想矛盾如此之多,岂不就是因为思想和事实不一致,将思想客观化后投射在外界加以扩张,越发远离了事实才造成的么?人们并不了解这种观念和事实之间的差异,常常依据个人的思想来构筑事实或企图安排事实,使之发生如愿以偿的变化。为此,常会出现我所说的思想矛盾。

关于神经质的疗法,森田教授谈到:必须要打破这种思想矛盾,而且这必须是整个疗法的着眼点。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思想矛盾呢?一句话概括地说,就是放弃人为的拙笨意图,而应该是顺从它那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企图依据人为的设计,随意支配自己的想法,或打算让河水倒流那样,不能如愿以偿,就会突然增加烦恼.

顺应自然就是放弃主观强求,顺应客观实际。患者倘若想逃避这些痛苦和恐惧,或想战胜他,否定他,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例如:一位女高中生,在一次考试中突然想到结婚的画面,之后又联想到一个男同学的名字,而自己也不喜欢这个男同学,结果整个人变得很恐惧,之后不断泛化,形成强迫。她内心的冲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她认为自己是一个纯洁的女孩,不应该有这些关于异性的想法;另一方面,她认为自己应该是专一的,不能如此“花心”,会想到不同异性的名字。后来,只要是男生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就要去洗手,以维系她的“冰清玉洁”。她来治疗就是想消除这些不应该出现的想法,因为这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要求。

她的qq签名是:头脑必须清醒,心地必须纯洁,肉体必须干净。

可想而知,强迫的产生就是她极致纯洁的要求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她试图压制人性,以维系完美自我的幻想。但人性本来就是有黑有白,不可能如她所要求的那般纯洁,如果不能接纳与承认这样的一个现实,那么将永远无法停止主观与客观的冲突。

另一位女性患者当她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想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他感觉不好,就需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到完美,这样他认为自己所担忧的事情才不会发生。比如,她正在做作业,如果头脑中想到中考,那么如果他不能把作业写好,那么就怕影响到中考,并且以后发生的事情也不对劲了,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自己原本的能力和水平也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她如果预测到未来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预测到某事将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么就一定会强迫,让自己舒服为止。

很明显,强迫就是逃避现实或试图掌控一切的手段,这样就可以自欺活在一切都好的完美世界之中,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人生有厄运,也有幸运,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一个人执着于万无一失的幸福,那么必然会陷入到焦虑与强迫之中。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因为患者的内心对某些他看重的东西的执着,这可能是和谐的人际,完美的自我,安全的保证,高人一等,圣人的道德,对爱的执着等等,因为“拿不起,又放不下”两头堵进而产生冲突。就算他被现实打击的遍体鳞伤,但依然不肯罢手,最终成为了症状。而之后他会从具体的事情,转移成对症状本身的关注,认为正是症状的存在才阻碍了他成功,妄图消除症状就可以获得幸福。殊不知,无论是之前的冲突,还是后来固化的症状,这一切的原因都因为他的极端与病态的执着,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作的一切努力不过就是缘木求鱼。

打开心结的关键在于放下执着,接纳现实。但一开始患者却不肯向现实低头,他的惯常反应就是对抗,他会试图找寻各种方法,比如,心理学,宗教,药物或仪器,只要可以消除症状,任何方法他都愿意尝试。他追求着看似朴实的目标:我只想正常。表面看起来这无可厚非,也是治疗师分内的事情。但请不要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毕竟,执着分很多种,对正常与健康的执着,也同样是完美欲的表现。此时,他会非常在意治疗师说的话,也会严格按照治疗师的建议去做,他也不想拉下任何一次咨询,担心影响治疗的效果,就算治疗师提及接纳的话题,他也可以一瞬间接纳一切。看似积极投入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问题却是他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所以他要强迫性地去处一切症状。

他所期待的治愈并非真正的治愈,依然是在对完美的维系。大部分人把消除症状作为治好的标准,但实际上这并非是心理治疗追求的终极目标,就好像我们真心喜欢一个事情,当成事业,那根本出发点一定不是因为挣钱多,如果真的有一天可以挣很多钱,那也只是附带的结果,而并非追求的目标。而治疗的终极目的是找回并活出真实的自我,如果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真实的情感与需要来活,一个人可以放弃幻想与病态的追求,想必他内心的冲突就会减弱,症状自然会减弱,或就算继续存在也不会放在心上,毕竟此时,他对自我,对症状更加包容和接纳了,他可以面对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并且把症状作为治愈的依据也存在不稳定的特点,毕竟症状会随着外界的境遇的不同而波动,这是不准确的评价维度。

“太想好了”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对现实,对症状的不接纳。而这极容易产生“精神交互作用”——越是关注,越是敏感,越是敏感,越是恐惧,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比如,一位女性患者强迫是音乐强迫,她听见什么头脑中就唱什么,并挥之不去。这个问题产生于她上高三的时候,那时候学习压力大,也快考试了,脑子很紧张之后就出现了。之后越是不想让自己想,越是想。而他又是一个欲望很强的人,想要自己更优秀,更厉害,但越是恐惧这个声音,这个声音就一直都在。就算头脑中没有唱歌的时候,他也关注,今天怎么没有唱歌?但当一旦有这样的想法,他的头脑中就又开始唱歌了。

不接纳并非以某个点的形式存在,往往是一个群集,或因时,因地而不同。所以在治疗上的重点并非在于解决某一个具体的症状,而是要发现症状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例如,一位女性患者,大学的时候因为脸上的豆豆纠结,后来眼睛有红血丝,虽然很轻,但因为他的过度关注与完美欲,引发了头疼。后来,一位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和心情抑郁有关,之后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从红血丝的敏感,转移成了对抑郁的关注,整天关注自己心情怎么样,发现自己情绪不佳就感到无助与崩溃。

当然他并非真正的抑郁,实际上他的敏感和当初的豆豆与红血丝的关注同出一辙,这反应出的问题是,他不能接受任何地方的不好,他一直活在幻想的乌托邦之中,认为他的生活只能有好的,不能有坏的,把一切顺境当成常态,把人生的不如意与不完美当成了不正常与不应该。因此他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有问题,不完美的人,也不能接纳生活原本如此,众生皆苦。他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幻想的美好未来,他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因为他无法接受当下不完美的自己。

虽然,他一直期望我可以告诉他方法,但实际上治疗从来都不强调方法的寻求,而强调态度的改变,毕竟心变大了,问题就变小了。

当然,人往往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苦口婆心的劝告往往并不能让一个人回心转意,他一定会固执于主观幻想,逃避现实。但这样的结果就好像赌徒心理,越是想赢,只会输的更多。比如,一位因为政审没有通过而错失事业单位的患者写到:我渐渐能接受这个事实了,先求有个工作吧。我想起研一那个时候得知自己得了抑郁,无法接受,犯病住院,想做正常人。出院了回到同学间,跟不上,我又焦虑,决定休学重新再来,现在想想,如果那个时候接受自己抑郁呢也不会住院,再不济住院了出来之后不求比同学好呢,也不至于休学,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正是一步步的不接受让事情恶化,现在我也一样,和当年,我现在找工作也不得不放低标准,不要像当年一样一错再错了,及时收手。以前一直不懂接纳好不了反而是好,现在我开始有了一些体会。

这种情况在患者中很常见,开始也许仅仅是一个小的问题,但因为他的不接纳,结果把小的问题不断放大化,最终毁掉了他的生活。比如,开始他也许只是想找一个理想的伴侣,结果一再错过,最后竟然只能单身;开始他只是在社交中紧张不自在,结果他不断地逃避,最后竟然没有什么朋友;开始他仅仅只是有一个人之常情的缺点,但因为不接纳,最后却产生了心理疾病;开始他只是没有达到他想象的成功,也同样因为不接纳,之后不断逼迫自己努力,结果最后产生了关于学习与工作的强迫,之后连普通的水平都达不到了。如果从一开始他能接纳那个微小的不完美,不优秀,不成功,想必也不会出现后来更大的问题。

话虽如此,如果他不亲身体会一番,不能在内心真正醒悟到,单凭语言上的劝告是无法让他回头的,此时,他会不断地鼓励自己,认为人定胜天。来治疗实际上也不是为了放弃,只是为了消除症状,之后他就可以更好为好地活在幻想之中。并认为世界上有几种人,一种是成功的,一种是在路上,另一种是失败者,而他坚信,就算现在自己不成功,但自己只是在路上而已。他会把一切阻碍他成功的东西当成症状,会把治疗师的劝告当成不去上进,并认为事在人为,只要努力喜马拉雅也会爬上去,并认为幻想与现实并不是那么分明,毕竟以前在人类认为是幻想的事情,但经过努力也成了现实。他不明白,为何可以变好,却不能努力变好?

因此在治疗上会出现阻抗。这种阻抗被患者压抑在心理,也可能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位患者给我发来了这样的留言:王宇,我真的是越来越难受,我听了你的这些东西,我越来越卑微,我脑子里一直在想我不行。幻想的人太多了!别人还在耀武扬威,觉得自己多行多行的,跟我之前一个样。我现在感觉自己太怂了!!!我凭什么不装逼,不表演,这他才是社会,这才能在社会混!!!我只知道胜者王败者寇,努力变成最厉害才是正道!!!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把我整的这么傻,这么卑微,天天跟个矬逼似的!!!我要的是逼格!!!!我整个心态人格极其混乱,内心矛盾太多了!!!对立面太多了!!

此时,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概念“恶智”

    森田谈到:所谓思想,原本就是从事实产生的东西,它无外乎是对事实的记叙或说明,而正确的思想必然与事实一致。因为想按照个人的思想来创造或安排和改变客观事实,所以才常发生矛盾。禅家的所谓“恶智”,般若心经所谓的“梦想颠倒”都可以说是这种原因引起的。例如,我们可以想象谭弱加足劲头,赤手空拳也可以在空中试飞一番,我们只有在睡梦中才有可能。然而,那只是梦想,并不是事实。在思想矛盾中,尽人皆知的嘴普通的例子就是人必然要死。无论怎样害怕也不起作用,反正最后是必死无疑。但若想赶走他,否定他,或战胜他,这都是不可能的。我所谓的“正常心态合于道”中的“正常心态”简单解释为日常生活中应有的原本状态,而“道”就是客观事实的真理。

    很多人不理解痛苦的来源,只是会一味地认为因为外因导致,但实际上他却忽略了重要的内因。正如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说:“如果心中有“苦”,说明内在有“恶”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

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慈祥,他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

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久久无言,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流出。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如果我的内心无恶,我怎么会有苦呢?感谢师父,要不是师父的教导,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内心的恶!

恶智在患者身上非常普遍地存在,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认为这一切只是人之常情。但他只是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本质,从本质上来说,普通人只是希望一切都好,并非要求事事如意,但神经症患者却强求一切都应该是他所要求的样子,希望与应该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比如,一位患者他坚信自己注定不平凡,虽然现在平庸,但以后会成为伟人,所以,如果不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好,就不能活。他不能接受自己任何不好的东西,要求自己一切都要很完美。他认为只有伟大才能让他有存在感,所以他必须是一个伟大的人,人生才有意义。所以,他不能接受别人比我好,不能接受别人得到好处,也无法接受别人说我不好。以上任何一点,一旦无法实现,就各种痛苦,于是各种症状都来了。

而他目前的症状就是对视的问题,他紧张与人对视,但不对视,又感觉不礼貌,之后就逼迫自己盯着别人看,之后更加紧张和不自在,所以现在他就强迫自己不看别人,一个强迫取代上一个强迫。他总是找方法来消除症状,但却无法控制。

禅家佛语以“系驴橛”作为譬喻。当驴被拴在木橛上之后,它想要逃走,在围绕木橛旋转的过程中,始终由自己把自己固着在木橛上,连动也不能动了,完全失去了自由。这恰似拿强迫观念患者,自己想要从这恐惧和痛苦的束缚中逃脱出来,想尽了各种办法,却越来越挣脱不开,终于陷入这苦闷的深渊。

所以强迫来,强迫去,试图控制欲解决,又无疾而终的关键就是那个“木桩”,他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强迫的目的都没有变——想让自己表现的好,逃避否定与失败。如果不能放弃对“好”的执着,那么他找到的方法不仅不会帮到他,反倒会把他系的更紧。

而这点也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到无数次验证,比如,一位害怕工作做不好,焦虑怀孕失败,担心别人看法和评价的患者,当他努力想要掌控一切,做好一切的时候,他的焦虑与恐惧不是减轻,反倒是不断强化,而最后达到一个他无法承受的顶点的时候,他气急败坏地放弃了这一切的挣扎,对自己说道:爱怎样就怎样把。这时,他突然发现之前让他恐惧和焦虑的东西突然变得不重要了,内心释怀了。只不过当他又有了力气的时候,他又开始试图维系完美,做好一切,之后焦虑和强迫不断累积,之后再崩溃,依次循环。

虽然理智上他知道放下了就好了,但他内心中就是有一股力量逼迫他,要求他,让他不能随遇而安。

所以这里不禁发出疑问,为何真心的放下执着如此之难。竟然让理智的人变得如此迷失。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内心的恐惧与安全感的缺失。,因为内心深处缺乏价值,缺乏对自我的爱与接纳,所以他也必然不能放弃这些外在的执着,因为放弃了,他无法面对内心是一个“空的”的自己,毕竟他臣服了,那么他就必然要面对一个“糟糕的自己”。因为在他看来平凡是一种罪,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一直都无法面对和接纳一个平庸的自己。所以一切的执着不过是一种逃避,表层是逃避现实,逃避症状,深层实际上是逃避一个真实的自己。

继续往深走,透过症状,我们会发现患者苦心维系的虚假的人格,完美的面具,而这个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低头哭泣的孩子,他只是一个孩子,却不被爱,不被认可,他没有做错什么,却屡遭嫌弃。所以他也开始黑化,他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他也认为自己真的如同身边的大人所说的那么坏,那么不可救药,那么不值一提。

而这个被嫌弃的小孩才是真实的他,他所认为的那个完美的如神一般的人只是一个幻影罢了。如果说强迫症,或更广泛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有心理问题最深的机制就是他恐惧他自己,不敢直视真实的他,更不敢成为他自己。所以他才一直不敢向内看,才一味地向外寻求,他妄图通过一个完美的外在来忘记这个受伤的,不被爱的孩子,但无论他多沉浸在幻想当中,他总归逃不过现实,总归没法摆脱那个他最不想面对的“孩子”。

到此,我们不仅找到了强迫的机制——追求极致。也找到了追求极致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敢成为他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中,真实的他是不好的,是不被接纳的,是不被爱的,所以他必须成为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人是无法被接受的,人是可耻的,是不应该的,只有成为神,才能被接受,不然就是无法被原谅的。才能生存,才能得到爱(就算这不是真正的爱),才能得到救赎。

但无论一个人如何成功,如何伟大,他依然是渺小的,这依然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毕竟一个人总会有失败,总会有丢人,总会有无法掌控的事情。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做到全能全知与掌控万事万物,最终他还是一个人,而永远都无法成为神。

他一直和现实在对抗,因为他恐惧。他恐惧的症状只是表层的恐惧,而内心最深处的恐惧是不被爱与不被接纳的恐惧。开始是他的父母,而后来是他自己,他也继承了病态的价值观,就算他做的很好,就算他优秀,就算他是一个还不错的人,但他依然会自卑,因为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有缺点,也有不足,也会有失败,所以他虽然活在自以为是的自负当中,但内心深处却一直都没有真正的自信。

就算来治疗他依然心存侥幸,幻想不碰触这深层次的机制,而通过方法来缓解症状,那么就可以正常。而患者如此的心态也必然会和治疗师产生强烈的冲突,如果他能坚持过这段冲突期,有一天他会意识到,也许治疗师是对的,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在制造问题。治疗并非闪电战,也并非有法术,治疗是需要一步一步帮助患者透过表面走到内心深处,透过纷乱的外在症状缕清问题背后的机制,通过机制发现内心深处的恐惧,明白自己一直都不是真正的自己,而自己一直都不爱自己,而如何活出自己,找回自己,才是治疗的意义之所在。

接纳的含义有多重,有接纳症状之意,也有接纳现实之痛,更是接纳那个受伤的孩子。实际上最后我们不是战胜了症状,而是与症状和解,事实上我们并不是成为了幻想中的自己,而是和自己的平庸和解。

我想,这就是接纳更深层次的含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