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下悟道(甲午突然变哑一周后治愈)

 大山里的蜻蜓 2021-11-27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一年,我有疾,哑不能言,生不如死;
那一年,我入定,千年不醒;
那一瞬,你转动经轮,在树下,慈心于伱那深情的呼唤。

我因2014甲午年十二月底将近元旦时,突然声哑,用力张嘴说不出一句话,持续有五六天。起因可能半月前艾灸右丰隆穴皮破化脓半月伤口尚未愈合,两天后,突然变哑,不能与人交流,生不如死,上不了班,于是请假,每日看医书经典,苦思医理,经方时方用了很多无效。

后查内经,读至“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瘖。”“帝曰:六氣之復何如?岐伯曰:少陰之復,暴瘖。”“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痹卒瘖。”恍然大悟。太巧了我灸丰隆而哑与内经提的丰隆气逆卒瘖正好对应。

丰隆为胃经所过又连脾。炙之火热与脓痰上逆,胃与大肠经交。大肠又表里于肺。且口算当时气运为甲午年终之气客气阳明燥金(应胃大肠之郁)而终之运客运为火不及则寒水胜“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瘖。”

表闭,肺气拂郁,故取肺经少商穴、大肠经商阳穴放血数滴以透热透气透邪,又于大拇指上的董氏奇穴制污穴放血一两滴。竟大效,当天声音渐出,第二天说话如常。

当时舌脉已忘,偏湿体质,然气运与人为火攻影响,仍不可不慎。 另刺血还有时也透寒热闭,有时麻黄都透不了的闭则辨证选穴耙向性刺血。

那棵树下,不单对五运六气,还对人体经络之妙的体会也很大,而且对伤寒论之广义伤寒也理解更透:伤寒不单指受外寒表闭,而血络长年的逐渐瘀滞也等于伤寒,此为广义之伤寒。

故解表非单指用药去解,而血络久瘀之表药物有时难解,则刮痧刺血解之,是为解血分血络之表,不但透邪,且通身血易透活而气亦活。是为血络透邪透则气血亦活。是外治亦与伤寒论相通的。仲圣取名字有意思,伤寒论,也可说是伤堵论。当然里虚需填另论。脏腑与经络相连的。

如还沉于宽泛六经辨证而忽视经络则难以入微。经络上的反应或病变又可辅助脏腑辨证。而脏腑的病变又可求之于其相连或相通之经络。而天时对经脏的影响又可推气运。故古中医云“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不明五运六气,读尽方书无济。病有标,复有本。求得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甚善。无一损虽夸张了些,但也接近了。

那棵树下,六七天对吐纳之妙亦粗俱体会,应该说体会很大,已经对吾现在的导引体证气机论(通过导引切实体证人体经藏间的真关系,可知道一切修行养生功法、武术等,中医理论更是可以)也已经粗具规模,就是2014年甲午年这一年形成很系统的,包括五运六气南北证的破译等,有如神助。

甲午年开始,甲午旬为木火,主东方文明,开始大盛其道,而且三元九运来说,也提前进入九紫,传统实用文化,中医,易等,会更加造福于人类。而当你要活得更好的东西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有些小磨难,天降大任,苦心智,变则通,通则久。



树下升降合道赞 

文【晶至堂堂主】去去多穷路,遑遑独问津。丹楼人何在,树鹤上晶烟。海底温存久,潜龙逆飞天。虽飞实乃潜,密待凤鸾跹。滋溉何需久,密桐渐抽添。龙飞并凤捂,吸呼合劲轩。升中有降意,肥肚忽然减。返老再年轻,腹肌收美健。腹收胸反扩,肺气上云端。易筋兼换骨,不是空说偏。大腹便便众,不密气浮散。公园千功法,沉沦还倒颠。豪龙飞四海,胸壮腹肌坚。不羁随爽气,岂落流俗篇。…………………

一力降十会——行步随口【晶至堂堂主鑫哥】人潮涌动我玩定,苏醒丹田羲皇同身行玄关却磁静,吸吸下紧心乃松。天气吸来劲意贯,神玩步走若云行。须知有劲方能静,笑俗松松气散零!

无极太极说: 

无极生太极,即道(无极)生一(太极),太极生两仪,几乎同时生,你在无极混沌中想到无极这个名字就起了分别心,因为有对照才有这个名,他叫无极那么必有不叫无极的,心一动有名有对照,就有分别心,就有对立,有阴阳,所以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那么庄子说的圣人无名,是不图名利之名吗,那也太浅了。圣人无名是无区别、万物混成混一的意思而已。无这名都要无掉,把无都无掉则有,无无化有,一无己包含有,能变能动类阳,故真无则可有可无,则随,随便怎么都可以,心都恬淡混一,则随缘则逍遥,真气从之。那么可名可不名都可,随一,水一。   故一无字,就可严谨如数学般推出,有、无二性,因为把无都无掉则有,有又无掉则无,一直无、有、无、有下去,能动,能变运动性,随缘性(可有可无),甚至修行,甚至已包含一切,故佛道重无与空,岂是顽空?实为了随其灵变灵活之性,而我心都如如而定,来到了那随缘而定的境界后,好像来了,其实没有来,本来就那样定,好像来了,即如来。

庄子一书不过是为了说明一两句句话就能概括的道理,道德经亦然,很多佛经千万言其实也可为了说明一个理,一两句句话就能说清。很多人一字一句解来解去,纷繁难知其要。如懂其中心思想,抓其神,彻其本源,执简驭繁,这样看书不被牵鼻子走,反有所见略同感。俺二十岁时自悟出万物一体相连(有些肉眼看不到罢了),似可概万法,大畅,后渐渐粗观儒释道等经典所提亦大体类似此义,喜,盖自思而得,而非书灌而得,且众经宏篇大论实乃一二言即可概括之,因不揣固陋,不怕影响他人日后自悟所得之新鲜感,仍诗以记之:

廿二当年矜独悟,死生疾困若冰消。
百经亿论三言解,万物千尊一体瞧。
同体自无空色别,共身怎惧佛仙遥。
无无化有无常戏,赤善随公久自逍。

另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可用吾之万物一体论解之。王阳明心学亦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宇宙”所见略同,亦可用我之万物一体论解之.万物皆备于我,心即宇宙。只是有人杂念等等蒙蔽,未明本心,未识此虚空大体吧? 楞严经亦曰:'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心似浮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若悟儒佛道宇宙之大理,透生死阴阳,本源既真通,大根既种,高屋建瓴,则于其他小道小术,医易则更自如 ,少烦恼而且长逍遥矣。但实践证实之路很长。心性之了悟,还需要命功现实去验证实证。中医、武道,就是这些务实的命功内容为主了。亦符合实干兴邦之旨,不可忽视。

那一年,我刚入崆峒门下,才一月。

那一年,我忽哑,生不如死,我以为永远不能说话。不如入定,千年不醒。

那一年,在树下,盘腿而坐,冷静渡劫,没有放弃,砥砺前行。

那一世,你或许还不认识我

这一世,当日月,转动中医的经轮,你我相识,愿渡一切苦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