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学习伤寒论

 图书 馆员 2013-08-15

重新学习伤寒论(一)

接触中医已近4年,还是感觉很迷茫,学习无进展。看了多家《伤寒论》注解,总觉支离破碎,不成体系。

直到看到黄元御的书,才觉眼前一亮。黄氏之学,博究天人,钩致深远。其《伤寒悬解》提挈阴阳,界书经纬,发脏腑传入之理,究阴阳盛衰之义。但久读之,仍有诸多不解之处。

最近偶见许济泽先生的《六经藏象系统研究》,觉得这才是伤寒论研究的巅峰之作,找到了学习《伤寒论》的法门,我将精读此书,重新学习《伤寒论》。

许先生1959年顿悟六经即藏象系统,遂历廿五载,日以诊务,夜以著述;常倚榻垒籍,持灯执笔,通宵达旦,终不自疲,而竣成《六经藏象系统研究》一书。

重新学习伤寒论(二)

阴阳 四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的实质是一条规律,万物按着生长消亡的规律进展。

《四圣心源·天人解》: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素问·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重新学习伤寒论(二)

阴阳两仪、四象,这个很好理解。

重新学习伤寒论(三)

三阴三阳(1)

难题来了。六气?六节?六经?标本中气?这些都是难题。

陈修园说:“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看来欲读《伤寒论》,这个难题不解不行啊。

二阴二阳(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很明了,为何分成三段就这么难?多出一个阴明,一个厥阴究竟该放在哪个位置呢?

《内经》首言三阴三阳是在第六篇《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看来三阴三阳只是把阴阳各分成三,分成三就这么难解,要是分成十百千万,那我只有哭了。既然其要一也,您分它干嘛?故意难为人不是?)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阴中之阳,怎么全是阴的了?那阳中之阳,阳中之阴呢?会不会漏掉了?)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之绝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这一段有点乱,问你三阴三阳,你咋扯起经络穴位了?会不会是后人注解加上的?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这三个阴到底是怎么站位的?)

看完这一篇,印象最深的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其他的还是迷茫。

重新学习伤寒论(四)

三阴三阳(2)天道六节

《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

《素问·六微旨大论》: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三阴三阳就是阴阳气数多少的意思,阳气数从少到多是:

少阳(一阳) —— 阳明(二阳)—— 太阳(三阳)

阴气数从少到多是:

厥阴(一阴)—— 少阴(二阴)—— 太阴(三阴)

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到夏至,气候由寒变热为阳主阴从引起阳长阴消的过程,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为阳长阴消的顺序气数。

夏至一阴生,从夏至到冬至,气候由热变寒为阴主阳从引起阴长阳消的过程,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为阴长阳消的顺序气数

疑问:这个图该怎么画什么?恳请高人指点。

重新学习伤寒论(四)

如左图:有没有搞错,还没入夏就太阳了?三个月后才是最热的时候!

如右图:那不成四分法了么?算什么六节呀!

PS:蒙修正先生指点:“一阴生时就'两阴交尽'?”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看来这“夏至一阴生”似乎有问题,总不能刚生就尽吧?异或这个“两阴交尽”另有他意?

“......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因天之序......”,应该没疑问吧?

“气有多少,异用也”。这个“异用”又有什么玄机呢?

重新学习伤寒论(五)

三阴三阴(3) 本、标、中见、六气

《素问·六微旨大论》: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重新学习伤寒论(五)

《四圣心源·六气解》

六气名目: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

己土

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

足太阳膀胱

壬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六气从化: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重新学习伤寒论(六)

钝悟

关于三阴三阳的诸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出差坐在车上,继续读许先生的书,突然灵光一现,冒出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顿悟?三阴三阳到底是三分法还是二分法?谁TMD告诉我三阳三阳是1,2,3,1,2,3?迷惑了我这么多年?

三阴三阳明明就是四象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怎么能生出三来?原来这个三就是二,就是四,就是六,就是三阴三阳!

愚钝如此,今日才悟,是谓钝悟。

手机上发的,回去再画图说明。

PS:图画好了,欢迎大家指正。(2012年7月2日)

重新学习伤寒论(六)

再画一图,说明一日、四时之阴阳变化。

重新学习伤寒论(六)

重新学习伤寒论(六)

《四圣心源·天人解》: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PS:自己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1、太阳,又称“巨阳”,不能称作“三阳”,也不能称作“纯阳”,因为此“阳”中有真阴,是为“离”。纯阳则仙。

2、少阴,不能称过“二阴”,也不能称作“纯阴”,此“阴”中有真阳,是为“坎”。纯阴则鬼。

3、纯阳则仙,纯阳则鬼,人居仙鬼之间,阴阳合气,命之曰人。

4、三阳,指太阳、阳明,少阳。任何时候不单指太阳;三阴,指太阴、少阴、厥阴。任何时候不单指太阴或是少阴。

重新学习伤寒论(七)

六经藏象系统

根据许先生的解说,画了一张表格。六经藏象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复杂,慢慢理解领会吧。

重新学习伤寒论(七)

重新学习伤寒论(八)

标本辩证关系与六经辨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素问·标本病传论》: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标本如此重要,许先生在书中也用大量篇幅反复论述标本关系,奈何鄙人愚钝如此,仍不得其要,只好摘录许先生的论述反复揣摩。

标本辩证关系是阴阳互相消长、互相转化过程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中医辨证主要是分析疾病过程中生理、病理的阴阳偏颇状态。分辨病证过程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得出取标而得、取本而得、取中气而得的病机治则概念,从而制定各种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可分抽象和具体两方面。

具体辨证:藏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抽象辨证:六经辨证、十二经脉辨证、标本辨证

五藏是辨证纲领,藏府经络是辨证规律,卫气营血是五藏藏府经络的辨证关系,八纲是五藏藏府经络卫气营血病证的辨证关系,六经是五藏的抽象标志,十二经脉是藏府经络的抽象标志,标本是六经及其十二经脉的辨证关系。

在生理上,六经及其十二经脉的五藏藏府经络标本阴阳,是通过卫气营血的辩证关系而发生互相消长、转化表现为对立统一。

在病理上,六经及其十二经脉的五藏藏府经络的标本阴阳,是通八纲的虚与实、寒与热、表与里、阴与阳的互相消长、转化表现为对立统一。

运用八纲辨证必须结合六经标本法则,六经标本辨证也须结合八纲方法,两者相辅相成。

1、标证:疾病现象与疾病性质相同的病证。即阳经表现的阳证,阴经表现的阴证。

如:三阳经排泄障碍,化物职聚,热量增多机能亢进所表现的热证、实证、表证;

三阴经藏精不足,化源空虚,热量减少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虚证、寒证、里证。

标证多见于急病、新病。正气未衰,其抗病力是标方经气气化过程的表现,无需本方气化代偿,其所表现的疾病现象、本质相同。  

2、本证:疾病的现象与疾病性质相反的病证。即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其本质外露的证候。

如:三阳经排泄障碍,化物职聚,热量增多,是三阴经藏精不足,机能减退的表现;

三阴经藏精不足,热量减少,是三阳经排泄障碍,机能亢进的结果。

这些病证称为假实真虚、假虚真实、假热真寒、假寒真热。多见于久病正虚,标方经气不足,依赖本方气化过程以代偿的慢性病。

阳经病理过程所消耗的阳气,依赖阴经所贮藏的阴精以代偿(阳精能化生阳气);阴经病理过程所消耗的阴精,依赖阳经化生的阳气以代偿(阳气能化生阴精)。因此慢性病过程常出现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本证。

标本主次关系

标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在病证过程中,标中有本,本中有标,其主次不一,有以标为主,有以本为主。辨证关键在区分病机标本主次关系,找出标本的主要方面。

例如太阳病和少阴病都是由寒热标本阴阳失调引起,太阳有心火为病的证候,也有肾水为病的证候;少阴病有肾水为证的证候,也有心火为病的证候,两者不同之处取决于标本主次关系。

如烦躁是太阳病的少阴病的共同证候,太阳病的烦躁是寒邪外闭,心火内郁,侧重于心火内郁;少阴病的烦躁是肾水不足,心火上亢,侧重于肾水不足。

疾病过程中,标本主次在一定条件下也互相转化。

如太阳病表证一般以标热为主,本寒为次,但发汗过多耗伤阳气,或过用寒药戕伤阳气,则引起标本主次地位的交换,由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浮等标热为主的证候,转变为无热恶寒、或寒多热少、脉微细等本寒为主的证候。

重新学习伤寒论(九)

六经标本治则与八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劳者温之,逸者行之,损者益之,惊者平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标本治则是根据六经藏府经络标本的病机证候所制定的基本治疗法则。

八法是调治病证虚实寒热的具体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归纳起来,只有补、泻、温、清四法。汗吐下消都属于泻法,和法是为调整补泻温清四法而设。

补法治虚证,泻法治实证,温法治寒证,清法治热证。

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六经的藏府经络标本主次地位交换,引起虚实寒热现象本质的相互转化,虚证的本质可以表现为实证的现象,实证的本质也可表现为虚证的现象。因此治法也有正治的反治的不同。

补法能治虚证,也能治实证(真虚假实);

泻法能治实证,也能治虚证(真实假虚);

温法能治寒证,也能治热证(真寒假热);

清法能治热证,也能治寒证(真热假寒)。

运用标本治则,必须结合八法,而运用八法必须掌握标本治则。

1、正治

正治又称逆治。是使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以逆除病邪,调整阴阳失调。

如补法治虚证,泻法治实证,温法治寒证,清法治热。

“微者逆之,逆者正治”,说明下治法适用于病势不重,虚实寒热阴阳偏颇不甚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根据六经标本逆从运动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正治法,因势利导以恢复阴阳相对平衡。

2、反治

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病证表象(假象)以药性从证的治法。

如补法治实证(假实真虚),泻法治虚证(假虚真实),温法治热证(假热真寒),清法治寒证(假寒真热)。

“甚者从之,从者反治”,说明反治适用于病势严重,虚实寒热阴阳偏颇太过,标方经气不能胜邪,引起本  方向标方转化以代偿,面出现疾病现象与疾病本质相反的病证。

“必伏其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说明运用从法治病,能使外露的本质返回本位,恢复标外本内的正常位置;在治疗中,起初病性与药性虽然一致,但通过治疗使标本还原后病性与药性就不一致了。可见反治法是病证发展到标本倒置,阴阳格拒阶段所采用的同性相从的治法。

3、标本主次治则

病证过程标本病机主次不一,治病关键在于调整主要矛盾,化解次要矛盾。

太阳病温心发汗,阳明病宣肺攻下,少阳病舒胆各解,太阴病温脾化温,少阴病温肾祛寒,厥阴病温肝升阳,都是以主带次的治法。

此治法必须随着病证过程标本主次的转化而改变。

如太阳病表证病机一般以标热为主,本寒为次,治疗只要采用正治法--——温心发汗,就可心到疗效。如果太阳病的性质由心气标热为主改变为肾气本寒为主,则治法也应由从标变为从本,用温肾祛寒调治。

4、标本兼治

标本是病理过程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标证和本证常常交错出现。

如“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脉浮,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既表现心经络营卫的不和——恶风、脉浮的标证,又表现肾气不纳——发汗,遂漏不止、小便不利的本证,这时采用桂枝加附子汤就是标本兼治的方法。一面用桂枝汤温通心脉,调和营卫——治标,一面用附子温肾扶阳——治本。

5、标本先后治则

标证和本证共同出现,必须区分标本缓急主次关系,而采用标本先后治法。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伤寒论》:“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评论

中医修正

从《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纲看,太阳只占1/6,六节的一节,或者说六经的一经。博主表图或许可以给人执简御繁的方便。          不过《伤寒论》中太阳病上中下三篇所占的篇幅,超过全书的2/3,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五经”病篇幅加起来还不到太阳病的一半,印证了《素问热论》的“巨阳”描述。看起来历代对“六经”的理解远远没到位。

“传统中医理论”,是历代学者明知未达的状况下勉强整合起来的。

网上看的东西很多很杂,自从有缘接触到糊涂医的博客,对中医产生 浓厚的兴趣,糊涂医,修正,泥巴==的博客几乎开机都关注,接触到“美言《仰望星空》”贴后,笃信中医为上天留给中华民族的护生符。我接触中医(不敢说学中医,估计资质不够)的原动力也是因为现在杀人的养老及医疗体系,小时候喝5根汤,刮痧,拔罐,其实很有效而且不花钱,今年放风要放款退休年龄,我决定不再缴纳养老医疗费了,还不如修心养性,活到哪儿算到哪儿,不亦乐乎!

悬壶济世

医学是经验医学,多实践,多读书,必有所成,中医只有在临床中才能提高认识,才能发挥强大的生命力。中医理论不负我们,是我们中医人辜负了中医理论。

中医修正

从太极-两仪-四象讲,春少阳、夏太阳、秋少阴、冬太阴,没有疑问。但引进医学后,就被人体的实际生理内容改造成了秋太阴、冬少阴,但原来的四象内容仍在。因此中医书中的四象,秋既是少阴也是太阴,冬既是太阴也是少阴。

六节,是阴阳在医学的特创,是为生理病理而论,若以纯阴阳学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来套论,似乎勉强了些。少阳阳明,当然可以说是阴中之阳,少阴厥阴就很难说成阴中之阳或阴中有阳。 供参考。

中医修正一阳生于冬至,少阳在下,正确。两阴交尽的厥阴怎能放在夏至?

博主回复:夏至一阴生,不是吗?

中医修正一阴生时就“两阴交尽”?

博主回复: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多谢先生指点!

中医修正 既然“其他的还是迷茫”,那么开枢阖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

hnxyy关于开、阖、枢在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讲的比较多

透视中医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中医修正图画得不错。

中医修正《六经藏象系统研究》?为什么就不引用内经素问的“六节藏象论”呢?很想知道。

水磨石彭子益先生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看了吗?

伤寒六经方证表

伤寒六经方证表 - 江南柳月 - 江南柳月

伤寒六经方证表 - 江南柳月 - 江南柳月

伤寒六经方证表 - 江南柳月 - 江南柳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