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在阻碍着我们过内心想要的生活

 天真向上 2021-11-27

强调背后的心虚

如果人活在黑暗中,要解决黑暗的问题,点亮灯不就好了?为什么要千方百计「驱散黑暗」?

一般家常之中,有的人讲话很爱讲「绝对」两字,有的人很爱说「实在」、「真的」之类的「强调字」来加重语气,其实,会有这种语言习惯的人,都是色厉内荏,有一种自己没有察觉的心虚、害怕在背后作祟,而形成一种「需要说服别人才能让自己安心」的恐慌。

而这些种种,都属于「辩论的头脑」。

好辩的头脑,烦恼多:小孩子晚回来,其实也不一定出了什么是,但做父母的,总会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在心中以各种惨烈的手段将小孩子处死几百次,而让自己担心受怕。

为什么会变这样?因为我们不但不能承认自己的「不知道」,反而要强调「我觉得是这样,就一定是对的、是真的」,才会果真把自己的「幻想」看成是「事实」,而起情绪自虐。

所以,就连一般人不觉得是错的「担心」,其实也是「好辩的头脑」的衍生物,是道家所不允许的。

讨厌未知

而,一个辩论的头脑,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是很害怕、讨厌的,于是,人类会讨厌死亡。

而人对「死亡」这个「未知」,在不晓得死后世界是过得更好、还是更不好的状况下,就一味地否定、讨厌,其实也就代表了我们在排斥更高一层的,看不到的「阳」的世界。

都无理取闹到这样了,那个世界的种种,又如何能进入我们的意识,来让我们获取到「灵魂人的自觉」而进入逍遥界呢?

——等于是把更高次元的能量都设下一层障壁挡在外面。一个好辩的人,说不定大宇宙早就透过各种情境、对象,跟他讲过很多重要的事了,但,他都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啊。这样的头脑,让人类陷入「无能开悟」、「无能修道」的绝境。

所以庄子的齐物论篇,才要花那么多的文字,来教人洗刷这个东西。

心力够就动不到思考力

「思考」、「烦恼」、「头脑」、「我执」……都只是「心力不足」的结果,是一种影子、是一种代偿反应、副产品。

一个演讲功力够的人,上了台直接就讲了,动不到思考力;功力不够的人,才要背稿背半天。而人生百般,也都是这样,功力够的人,面对当前的处境,就对付得漂漂亮亮;

功力不够的,就要事前事后想一大堆,准备虽多,后悔却也多。

当你的心力——感知力和表现力——都够强了,你就用不到你的思考力了;没有思考力,烦恼、头脑、我执就都挂不上来了。

真正阻抗来自内部

《庄子》的达生篇里面就认为,一个人的能量无法顺利具现象化,其实真正的阻抗,主要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内部,是人格上的问题。

人的「情绪」这个东西很讨厌,其实它是很会打扰我们「完成愿景」的。可是,现代人的我们,好像都很喜欢站在「情绪」这一边为它辩解哦?

我就常说,情绪是我们的「人格、行为模式」这个系统的「产品」。如果我们是一个习惯要求他人的人,这个行为模式就会让我们到最后感觉到「挫败、生气」。如果我们是很容易妥协让步的人,这个模式会帮我们制造出「委屈、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