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心理学系列(6)

 思明居士 2021-11-27

01.可得性偏见

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往往会从记忆中去搜寻相关的实例。如果比较轻松的就找到了类似的例子,那这些事发生的概率就会被我们判断为很大,这就是一种可得性偏见。而实际上,这些事件的发生概率与我们回忆出来的难易程度没有任何关系。可得性偏见虽然存在,但是如果可以主动意识到它的存在,反而会对你的工作生活带来帮助。例如在工作中,你做的事情偶尔会超出自己的分内事,此时你会觉得自己付出了更多,更应该获得对应的回报。可是你需要知道的是,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的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也都可能有这种感觉了,而且可能他们对于工作的会比你更多,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延伸到产品经理工作中,在制定产品策略时,要尽可能避免让你的用户受到可得性偏见的影响,需要尽可能的让用户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自我主观效用最大的选择。例如对于商品的介绍,可以介绍商品的客观功能,但是不建议为了达到售卖KPI,而刻意制造一些“案例”,引起用户的焦虑而完成交易行为。

02.情绪式启发

在生活中,人们形成的观点和做出的选择都是直接表达出其情感和取舍的基本倾向,而这些行为又往往都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情绪启发就是将简单的问题(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感觉)替代了较难的问题(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评价)感觉往往都是一种情绪的直接表达,而评价是需要带有理性的客观分析的。但是大脑懒惰的系统2又不是那么轻易的容易被调用起来去思考问题。例如对于某项新技术,当你青睐它时,就会认为它更具优势、风险更小;反之,则只会想到它的缺点,或者屈指可数的几个优点。

延伸到产品经理工作当中,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更偏向于引导用户通过理性的思考最终最初决策,避免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由于情绪启发而进行冲动性操作。冲动性操作完成时,也许在用户完成交易时,用户的主观效用是最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会逐步恢复理性,也许就会为当初的选择而后悔。而作为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事情是让用户在理性情况下,依然觉得自己获得的效用大于付出的成本。

03. 效用层叠

回想一下,对于一些网络上曝光的热点事件,你开始是否是将信将疑的态度,可是随着更多的渠道曝光了类似的信息,你会逐步确认事情是真实的。最后,随着官方对事情进行了证实或者辟谣,最后你也大概率的就为此次事件的最后结论进行盖棺定论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效用层叠的过程,当相关信息在我们面前反复出现,我们对该事件的认知效用就会随之叠加。而官方或者专家目前是人们的认知里,作为“权威”的一种存在,最后往往都会对这种事件做一个最后的结论定义。

延伸到产品经理工作当中,当用户反复使用我们的产品时,其实也是对产品为其带去的效用的认知上的一个叠加。这种效用可能是正面的,比如你设计的功能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问题;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你设计的用户体验实在太糟糕,或者产品稳定性欠缺,让用户每次使用时血压都上来了。对于正面的效用,我们可以去继续保持;对于负面的, 我们也不能忽视,需要从根本上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达成正面效用。

那么我该如何做,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100套大厂产品学习资料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