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也要好好活着

 文武入道 2021-11-27

01

晚上,我穿着最喜欢的粉色睡裙,坐在沙发上,可我的心情却没因为睡裙的漂亮而开心。

左胳膊肘顶着沙发支撑着我的肩膀,手里捧着《活着》这本书,拿着红色钢笔,眼眶里一下子都是泪水。

我痛苦的闭上眼睛,一滴滴眼泪顺着脸颊、脖子淌下来,滴落在左侧肩膀和胳膊上。

我为什么要这么难过?我闭着眼睛无声的问自己。

是因为福贵活着回家了?还是因为他的老婆家珍哭诉着这两年里家里的遭遇?

或是因为他的女儿凤霞发高烧导致的不会说话?

也可能凤霞对着福贵轻轻地微笑,我想一定是那个微笑,戳中了我的心脏,瞬间让我痛苦万分。

上面这段文字写于9月25日晚上,我怕忘记了这个瞬间,当时放下书,在手机助手上敲打出来。

02

中秋节放假两天我只下过一次楼取快递,何首乌在微信上提醒我书到了。

当我去快递点把书取回来的时候,让我有些惊讶,是一本未开封的新书,余华的《活着》。

我以为是赛之南看过的书捐献出来给喜欢它的读者的。

其实,我倒是希望那是一本曾经被赛之南翻阅过好几遍带着温度和气息的一本书。

也许那样我就不会感觉这本书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涩。

9月16号(公号:赛之南)搞免费赠书活动,作者余华我很陌生,不记得在哪看过余华的简介,他的代表作之一《活着》更是没有听说过。

看过赛之南在文章里的简述,我留言希望能够拥有这本书。从此走进余华,走进《活着》。

在十月一号那天晚上,用了十来天的零碎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一直想写一写读后心里的话,总是觉得不知从何说起。

因为《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压在我心里,总觉得,我的笔尖太弱,不足以把这份沉重支撑起来。

03

在去年初的时候,我读完路遥《平凡的世界》。

好多年前,朋友就推荐我看看这本书,直到去年疫情放假在家,用了三五天的时间读完。

当时我对路遥就有很多怨,怨他的笔尖太锋利,太残忍,怨他一双眼睛看到的为何都是满目苍凉,穷困潦倒的生活。

青春热血的田晓霞深爱着她的孙少平,却零落于泥土洪水。

那么努力拼搏的孙少平,却一直被生活残忍地碾压,最终依然守望在大牙湾,和师娘还有明明生活在一起。

我一直为田晓霞的消香玉损难过,一直为孙少平那么努力后的结局难过,也许我难过的恰好是路遥认为的最温暖的结局。

04

而今天读完这本《活着》,合上书,我静静地发呆,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为谁难过。

书里写了那么多死去的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饱受生活苦涩的福贵和那头不离不弃的老牛,走在了炊烟袅袅升起的黄昏……

为了活着,为了能保持身体温热而不冷却,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像福贵一样的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我能够接受书里那么多曾经努力活着的人,一个个的死去,是因为我想起了四年前的八月份,在医院里支撑了五天的二叔,最终在五天后的凌晨四点多死去了,当我赶到家的时候,只看到了一捧灰。

第二年的十月份,九十岁的奶奶在那个温和的下午,安静的闭上了眼睛,第二天我从唐山坐大巴赶回去的时候,只看到了那伙抬着棺木的男人们,渐渐的远去,后面留下亲人撕心裂肺的痛哭。

然后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和一周里,我又赶回他老家,参加了他的两个亲人突然离世的葬礼。

在一个月里,我接连送走了三个亲人的离开,内心彷徨、痛苦极了。

没想到这次后的第二年,距离我奶离开一年零五天的那个早上,我亲爱的老爸突然离开我们了。

早上七点多我妈打来电话,说我爸病了,八点多120来了没拉,人已经不行了。

当时我是准备直接回家去医院的,结果我们开车还没出唐山的时候,我爸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那是一个很暖很暖的深秋,枯黄的叶落,稀薄的晨雾,很美。可是,离开的人再也看不到了。

当时,我坐在车里,痛哭流涕,几度眩晕。

05

昨天,我们一行十几人去看了几年前退休的一同事,得知她夫因病突然离世,还不到65岁,我们嘘唏不已。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同事丈夫的老爸九十多岁,还不知道儿子已经离他而去,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事实!


区门口,同事远远的看见我们,身材消瘦的她迎了上来。

在还有十几米远的地方,她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去,捂着脸,哭的泣不成声。

我们走过去搀扶着她,不知如何开口,却都早已泪流满面。

这个世界很精彩、很温暖、也很残酷得不近人情。

自此以后,我便相信,人真的可以死去,像烟火一样,轻轻地来,悄悄的去。

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会被桑仓岁月一点点的抹平。

多年以后,也许就没有人能记得他们曾经来过这酸甜苦辣的人世间。

我想,不管是路遥还是余华,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悲天悯人的佳作,一定和他们的特殊经历有关。

这样一想,我竟然也释怀了,对他们不再怨也不再恨。

这次回老家,是因为第二天我奶奶三周年忌日,五天后,是我爸两周年忌日,心情是沉重的.....怀念的.....

在老家,我站在高高的房顶上,举目眺望,还依稀辨认得村庄有小时候的模样,山也依然是远山,水也依然是清水。

唯独,岁月催老了那些不再年轻的面孔,那压弯的脊梁,那老态蹒跚的脚步,那一个个离去了的人,和山坡上那一座座逐年新增的凸起。

换一个环境,赏另一番风景,世界又是多么美妙,瞬间,累累伤痕被这张照片抚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