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懂中医里气的循环的秘密,你就会明白,中医治病的规律是什么?

 新用户3596Ds5V 2021-11-27
要想真正了解中医是如何治病的,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中医里气在人体里的基本循环模式是什么?
首先是从肾水开始,肾阳从左边向上升起到达肝木,而水生木,也就是在水的滋养下,木得到了能量营养开始向上发展,借助脾土之气继续上升,所谓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这个意思,上升到上部后,木生火,化为心火,心火本来要继续上升,遇到了上面的肺金,肺金主肃降,心火就被带下来,在胃土的右旋帮助下回归到肾,使得肾阴不至于太寒,温暖肾水。从而完成人体的循环。人体的先天之本为肾阳,必须依赖于肾阴充足才能收藏我们人体内。脾胃是后天之本,胃所纳入的食物由脾中阳气转换为中气,从而推动人体的一身活动。而脾的阳气从哪里来,来自于我们先天之气,肾的阳气蒸化作用而成
那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其实就是这个气体循环出了问题,中医把疾病大概分为实病和虚病两大类,实病就是在我们体内气还比较足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外邪或者饮食损伤,造成循环异常,比如一些急性病或热病,这种一般比较容易治疗,恢复的也比较快。还有一种虚病是我们人体内的气不足了,造成的循环异常,像我们常见的慢性病,这种治起来就不太好治了,而且很容易反反复复。
中医治病的思路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都知道中医治病的整体观,但具体方法却很模糊,不够清晰,就拿感冒来说,如果我们受了寒邪或者风邪侵袭,卫气失守,于是侵入人体,最先会来到我们的肺,引起肺卫失调,卫气不能发散出去,将邪气留于体内,出现头痛,无汗等。这个阶段属于风寒初期,如果这个时候一杯姜汤,或暖暖和和的睡一觉,让汗发出来,感冒就会控制住了
如果你没有采取措施,任其发展,邪气进一步影响肺的功能,刚才也说了,气的循环中本应该由于肺的肃降作用往下降阳气停,降不下去,这个阳气停在肺部,肺属阴脏,怕阳气灼烧肺水,阳气太过则肺水凝固,转化为白痰,再继续烧,会导致肺热从而变成黄痰,再严重就是西医上说的肺炎,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嗓子疼,咳血,肺的肃降功能受了影响,肺气上逆,就出现咳嗽,同时胃气上逆,就会没有食欲,恶心,呕吐。这个时候的治疗思路是,一方面要恢复卫气,发汗解表,让邪气发散出去,另一方面用清热降火的药比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把肺部阳气降下去,不要继续损伤肺阴。但要注意的事,清热的药一般性寒,而胃又比较怕寒,所以还要兼顾胃的感受,不能又伤了胃,所以配合一些可以暖胃的生姜来中和一下。而西医对付这个感冒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消炎,也就是直接才人体留在肺部的阳气给灭了,热是下去了,炎消了,但是如果邪气仍然留在体内,没有去掉,很容易,稍不注意就又感冒,而且会感觉一次比一次恢复的慢,阳气越来越虚,免疫力越来越差,从而又会出现其他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说,中医治病顾全大局,会很人性化的顾及其他每个脏腑的感受。
再说说我们现代人大多体虚,为什么会体虚?正常情况下,随着年纪变大我们会同时消耗身体的肾阴和肾阳。但如果我们平时生活方式不当,比熬夜,纵欲等等,首先就会导致肾阴的急剧减少,从而无法很好的封藏肾阳,也就是我们的先天之气,从而导致肾阳外泄,阳火上炎,造成上火长痘,口腔溃疡,失眠等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熬夜后总是会上火的原因,这是第一阶段。肾阴虚则肾阳一直外泄,导致肾阳虚,此时会出现腰膝酸软,怕冷,手脚冰凉,痛经,乏力等等,这是第二阶段。肾阳虚后,最受影响的就是脾阳,它得不到肾阳的熏蒸,也而导致脾肾阳虚,因此人的消化和运化功能变弱,后天之气减少,脾虚则湿重,这是第三阶段。中气减少后,肾阴更加得不到补充,形成恶性循环,加上现在人喜欢坐着,阳气堵在腰部降不下去,所以会更快这个过程的恶化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疾病的成因都是遵循这个气体循环:肾阴先损,是肾阳外泄,从而肾阳虚,不能蒸化,导致脾阳变弱,最终后天之气也就是我们的中气衰弱,机体抵抗力下降,邪毒侵入,导致经络堵塞,堵塞的位置不同导致的疾病也不同,从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
当然,中医的智慧远不止于这些,我们要用中医治病、养生,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先认识中医,如果想真正的学习中医,建议从《黄帝内经》开始,很多人问我《黄帝内经》有很多版本,哪个版本通俗易懂,个人推荐倪海厦解读的《黄帝内经》,他能带你进入一个新的中医空间,让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爱上《黄帝内经》,爱上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