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的逻辑》3.想象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运动员吗?——论运动控制、学习和内心模拟的力量

 宗子说 2021-11-27

01

心理训练肌肉












当你想象这样一次行程,你就是在用心理意象模拟自己走向冰箱的过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种模拟是相当精准的。有实验比较了人们在两点之间行走的时间和他们想象自己在两点之间行走的时间。一次次实验表明,想象的行走和实际的行走,耗费的时间几乎完全一样。对于较短的行程,其间的误差不到一秒钟。而且这个紧密的关联不仅限于行走,也出现在对任何动作的想象之中。比如,在想象中画一个三角形,和实际画一个三角形的时间也是相等的。

因为心理意象和身体行为激活的是脑中的同样部位。当我们想象自己从事某个任务,我们的脑就会以身体在过去的经历为模型,模拟这项任务。平时练习得越多,脑内的模型就越是精确。

心理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水平,还能增强你在想象中使用的那些肌肉,因为心理意象的确会增加脑对于肌肉的刺激,使我们的动作更加迅捷有力。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看到、感觉到自己的肌肉在运动,它们周围的神经也依然在促使它们收紧。

02

怎样为幻肢挠痒













幻肢综合征出现的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目前最好的解释认为,虽然肢体已经切除,但是对其传递的感觉进行分析的神经元基础还在。虽然截肢者的意识里很清楚自己失去了一只手掌,但是他的无意识系统却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截肢者的脑已经习惯了从这条肢体收到感觉信号,于是在它切断之后,仍会错误地将某些感觉归结于它,但实际上这感觉可能来自神经通路的其他环节。

用来想象一个行为的脑区和实际执行这个行为的脑区是相同的。如果你无法真的挠到瘙痒的皮肤,那就尽量真实地想象你已经挠到了。

治疗幻肢疼痛的“镜像盒”(mirror box)疗法。这只盒子的中央有两面镜子,各朝一个方向,两边又各有一个孔洞,能插进手臂或腿。假设有一个人的左手被切除,正为幻肢疼痛所苦。为了缓解疼痛,他将右手伸进盒子的一边,将左侧的残肢伸进另一边。然后,他从右手伸入的那侧(健康的一侧)观察镜子,并开始移动右手。当他看着右手在镜中移动,那感觉就好像他的左手依然完好,而且在同时移动似的。这个方法有效地缓解了幻肢的疼痛感。

03

神经元的镜子













无论是自己的动作还是观察同类的相同动作,都会使同样的神经元产生反应。这种脑细胞对某个行为产生反应,而观察相应行为时,这些脑细胞也产生反应,它们在今天已经广为人知,称作“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

实际做出一个动作和想象一个动作使用了脑中同样的区域,对这个动作进行观看也是如此。比如,观看某人移动手指,就会激活你自己在移动手指时运用的脑区。而且,正如想象和行动会争夺脑资源(你很难在想象一个动作的同时做另一个),观看别人的动作也会干扰你自己的运动控制。

当你看见别人遭受痛苦,你的脑也会极其微妙地激活那些你自己疼痛时激活的肌肉。同样,当你看见朋友的脸上现出表情,你的脑也会激活脸上相同的肌肉。即使你并未有意识地觉察到朋友的表情,你的肌肉也会自动激活。(社交上的亲密使得哈欠更易传染,那就说明社交亲密度与镜像神经元的活动是有关的)

有心理学家向被试快速展示了快乐、愤怒或者平淡的面孔,同时用一种称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的技术测量他们面部的肌肉活动。这些面孔的图像稍纵即逝,被试难以分辨其表情,但是肌电图的探测却显示,被试的肌肉活动与图中的表情相互匹配。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够进行这样的模拟,那么我们识别情绪的能力也会遭到破坏。假如一名被试在牙齿间咬一支铅笔,因而无法模仿别人的表情,那么她就不太能够识别对方的脸上表露的是什么情绪。有一种罕见的先天神经障碍称为“莫比乌斯综合征”(Moebius syndrome),患者天生面部瘫痪,无法做出任何表情。对这些患者的研究表明,他们也同样无法识别他人的情绪。

04

直觉













每次我们有了一个体验,它都会附带一些感受或是身体状态。这些感受在神经系统留下印记,并从此和这个事件的记忆联系在一起。情绪会留下生物学的遗存,为神经系统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些情绪遗存称为“躯体标记”(somatic marker, soma是希腊语中的“身体”)。比如一个高中生参观一所大学时正好天雨泥泞,那么她就可能在无意间对这所大学产生负面印象。又比如某人讨厌小卷心菜,这种厌恶多半可以追溯到过往吃这种食物时的不愉快经历,通常是在童年,比如在学校食堂里吃到一盘坏掉的小卷心菜。

正如镜像神经元模拟了别人的体验,躯体标记也模拟了我们自身的过往体验。和某些食物、场所或体验有关的情绪反应,会在我们遇到相似的环境或面临相关的决策时一下子重新触发。在我们开始思索之前,躯体标记已经在施加影响,并模拟每一种场景的可能走向了。它们影响我们的选择,甚至影响我们会考虑哪几种选项。早在我们有机会思考每一个选项的优劣之前,躯体标记就已经从大量的可能性中筛掉了许多选项,而我们可能对它们的影响一无所知。这些模拟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躯体标记是一种情绪记忆,是我们的脑在重新陈列过去获得的信息。然而我们只体验到那是一种“直觉”。这些记忆在无意间储存、激活,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相关的场景,它们就会冒出来指导我们的抉择。前面介绍了训练脑中的无意识系统的几种方法。实际训练、心理演练、观察别人,这些学习方法都是通过重复运用,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一旦打下了这个基础,脑中的无意识系统就会回馈我们。在运动中,它让我们不必为之思索、不用增强肌肉和磨砺技能,就可以改善表现。通过镜像神经元,它模拟了我们目睹的场景,使我们能够相互学习、表达共情、理解痛苦和快乐。最后,通过躯体标记,它又借鉴我们过往的经历,指导我们未来的抉择。

参考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