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南部的小镇里,梵高起得比太阳还早,带着一大捆画画的材料和几块面包,急匆匆地奔向田野,每天就靠那几块面包充饥,其余的时候,全靠艺术喂养灵魂。
他不和任何人说话,近乎痴狂地画,一朵花、一个人、一棵开花的树,通通都是他画的对象。
去的时候,他带着狂热,回来的时候,眼神明显空洞,腋下夹着尚未干透的画作,小镇的人,大多都觉得他是疯子。
这一年的年底,梵高似乎真的疯了,情绪崩溃中的梵高拿起剃刀就割自己的耳朵,又将血淋淋的耳朵,用布包好,送给某个肉乎乎的女生,吓得人家差点昏过去。
1890年,梵高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梵高同时期的高更,活了55岁,梵高很喜欢的画家米勒,活了61岁。和这些人相比,梵高的一生,太短暂了。
他27岁决定将绘画作为终生事业,到37岁结束生命,不到十年的时间,他画了多少画?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可谓高产。
在今天看来,梵高是天才。
但所有能成为大师的,都离不开拼命,没有拼命的努力,再大的天才,都会沦为众人。
01
在梵高的一生中,把画画作为终生事业,并不是他最初的选择,他一开始做过售卖画作的售货员,也做过牧师和老师,可是都没能长久地干下去。
做画商的时候,他试图将真正有艺术价值的画介绍给客人,可是客人看上的,大多都是那些庸俗不堪的装饰画,最终惹毛了梵高,他不干了。
做牧师的时候,他觉得牧师“虚伪”,自己衣食无忧,住在暖和的房子里,吃着香喷喷的面包,却要告诉那些吃不饱饭、住不暖和的人,忍耐是一种美德,这让梵高觉得恶心。
于是他放弃了大房子,和穷人住在一起,试着真正关怀他们的灵魂,可是他又惹毛了教会,最终,牧师也没法干了。
27岁,他决定画画,可是作为一个艺术家,那也是需要金钱支撑的,他连买画笔、颜料、画布的钱都没有。
幸好,梵高有一个忠实的小迷弟,那就是提奥,提奥从小就崇拜哥哥梵高,当所有人都不相信梵高的时候,提奥相信他,而梵高的绘画事业,也一直是提奥在支撑着。
在宣布要成为画家之前,梵高已经沉迷于绘画,他坚信,“艺术真是滋养现实生命的必须品。”
当他想画什么的时候,就算事物本身没什么特别的,他也一定要画出来。
有时候突然想到某个人物,或者某个场景,他一画,就画到深夜。
而宣布要做画家之后,他更加拼命。
可梵高内心也很痛苦,周围人的不理解他,大家都说他不务正业,说他无所事事,可是只有梵高知道,他追求的是什么。
在不理解和绘画冲动的煎熬之中,他就像还在蛹里的蝴蝶,要想飞扬,就必须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时间,唯有挣脱蛹的束缚,才能自由飞翔。
梵高知道,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淡淡的青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
此时的他,灵魂里燃着火,可是其他人却看不见,只看见那一缕轻描淡写的烟,因此觉得他不干正事。
可是他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因此他不断往灵魂的火里添柴加薪,试图让它燃烧得更猛。
对于这种束缚和热情,梵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春天的时候,笼子里的鸟儿想飞,于是就用头去撞笼子,笼子完好无损,鸟儿却悲伤得发狂。
梵高觉得,他就是这只发狂的鸟儿。
但是人和鸟不同,人只要想做,并且足够努力,终有一天,他能够打破笼子,让灵魂自由起来。
02
学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开始,梵高自己画。
他画夕阳余晖下的矿工,画完之后,自己一看,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比如人物的棕色轮廓在落日余晖下的效果,太难画了。
他一边画,一边总结思考,如果没有进步,他绝不滥竽充数地胡乱画。
提奥建议他,可以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那比胡乱画更好。
梵高接受了建议,他写信给弟弟,让弟弟帮忙找一些好的作品来。
过了一段时间,提奥给他寄来米勒的《播种者》,梵高如痴如醉,临摹了五次,还要继续临摹,他太欣赏米勒这个画家了,他请求提奥将能找到的米勒的作品都给他找来。
越努力,越幸运。
梵高几乎每一天都在进步,他疯狂地学,疯狂地画,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绘画的知识。
在画人体画的时候,为了画好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他买来外科医生约翰·马歇尔的《艺用解剖学》,刻苦学习。
学了解剖学,还要学习比例、光线和阴影。
作为画家,梵高深知,没有技术,哪怕你灵魂的火燃烧得再凶猛,你也表现不了一个字,他更知道,不讲究方法的努力,大多都是徒劳无功的。
不止要学,还要实践,梵高实践起来,更加疯狂,有时候他一天要画几幅,疯狂的努力,也能迎来更大的进步,梵高都能感觉到自己进步巨大。
他说:“我画肖像画快要入门了。”
写生的时候,梵高又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关注细节,最后忽略了重点。
为了改变这个臭毛病,梵高又开始学习。他仔仔细细地钻研实践《木炭画练习》,对人物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还懂得了度量和线条。
梵高说:学画,和小孩子学写字一样,最开始如同看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多难的字都能快速写出来,就觉得很厉害,可是等到真正掌握了,会发现那也不难。
很多年后,梵高成了大师,人家把他当成了天才。
其实在他名不见经传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奇怪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拼命努力的平凡人。
03
喜欢做的事情,才最容易坚持,对于梵高来说,画画是他唯一愿意做的事情。
可是在这条路上,他也走得举步维艰。
全身心投入到画里,他没有其他收入,画的画又卖不了钱,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弟弟提奥的资助。
有时候,他一天到晚都在画画,钢笔画、素描渐渐得心应手,他又开始尝试油画。
一直在画,可是从来没有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草帽和烟斗的静物画》、《砂锅与木屐的静物画》,两年之间,他画了两百多幅画。
到《吃马铃薯的人》时,梵高在画作上的技巧已经成熟了,然而,他不满意。
人生这条路,随大流容易,可是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太难了。
为了提升自己的绘画,梵高去了巴黎,当他参观了高更、乔治·修拉和保罗·希涅克的作品后,觉得自己的画一无是处。
提奥说:
你的作品很不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属于你自己的。
同时,提奥也指出梵高作品的颜色,过于黯淡,“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只善于描绘的手,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调亮你的调色板。”
从那以后,梵高的画,开始变亮起来,他画的阳光,是热烈而滚烫的;他画麦田,麦子正朝着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他画普罗旺斯葡萄园,是欢天喜地的,是浪漫又多情的;他画的星空,色彩比白天还要丰富。
在这世间,没有人生来就会什么,但即便是最平凡的人,只要足够努力,最终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04
1888年,是梵高创作最疯狂的一年,这一年2月,他来到了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小镇。
阿尔勒美如画,带给梵高的灵感也无穷无尽,他刚到阿尔勒的时候,阿尔勒的雪还没有融化,白雪覆盖的山顶,发出神奇的光辉,他就把这个景象画下来。
春天,花开了,他就画开花的树,一边画,大风一边吹,画架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吹倒,梵高把画架固定下来,继续画。
在盛开的花丛中,梵高的笔,唰唰唰地画着。
到了夏天,他去海岸,画海景和渔村。
他交到一个邮差朋友,给这个邮差朋友画了一幅画;
他和咖啡馆的主人成了朋友,咖啡馆和人,就都在他的作品里;
他和一个士兵成了朋友,这个士兵就成了他的模特。
他剃掉头发,也剃掉胡子,又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
此时的梵高,忙着绘画,脸色从“灰粉色变成了灰橙色,蓝色外套变成了白色”,他总是满身灰尘,戴着一顶黄色草帽,像个刺猬一样地插满杆子、画架、画布和其他装备,奔跑在田野的不同地方。
他简直就如疯子一般。
有人说他画得太快了,但他说:“难道不是情感和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在指引我们绘画吗?如果这些情感太过强烈,你画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画画,有时就是一笔接一笔地流淌出来。”
他趁热打铁,将所有才华迸发出来,就像一个画画的机器,而内在的灵魂,被上帝指引着。
画画的时候,蚊子在他的周围胡乱飞舞,梵高被咬得一身包,狂风扫荡着他的画架,但他忘我地画着。
有时候太阳太大,他被晒得头皮发红。
每次画完之后,他都疲惫不堪,神魂颠倒。
然而,不管他如何绽放,作品却总也得不到承认。
“我越是头脑正常,我就越觉得自己愚蠢,不顾一切的作画让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却一无所获。”
有些人是天才,小小年纪就名动天下,但梵高显然不在此内,三十多岁了,他还是得不到承认。
当然,他也许是天才,但是他更懂得,唯有努力,方可抵达梦想的彼岸。
05
作家冯骥才说:“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
他唯一愿意做的事情是画画,可是在画画上,他却始终得不到承认,画出来的画,卖都卖不出去。
他终于崩溃了,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待他伤好了出院,邻居还递交了一个请求监禁梵高的请愿书,毕竟,谁也不愿意和这样一个“疯子”待在一起,因为不知道他下一刻会干什么。
尽管如此,梵高依旧坚持创作,到1890年5月,他严重到不得不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可就算在治疗,梵高也没有放下他手中的笔,他为他的医生画肖像,他画一切想画的。
正是在这个 时期,有评论家开始注意到梵高,梵高也卖出去了他人生的第一幅画。
在接受治疗的70天里,梵高以惊人的创造力完成了近70幅作品。
1890年7月底,他终于还是决定,告别这个世界,用生命告别。
对于梵高的死,或许可以用他很喜欢的那句关于德拉克洛瓦的悼词来进行总结:
“他就这样死了——几乎是在微笑中离开了世界,一个高贵的画家,内心充满了狂风暴雨,头脑里却阳光明媚。”
梵高死后,人们突然意识到了他的天才,此时,他不再是疯子,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梵高是天才吗?他当然是天才,但他也只是一个平凡而努力拼命的人,如果没有那么努力的学习,没有那么拼命的画画,他就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06
这世间,有人生来就穷,有人生来就富,有人生来就很漂亮,而有人生来就很丑,但没有人生来就会做事,没有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也没有人生来就会写书写字。
但他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变得杰出,要想有才华,就非得自己努力不可,才华这东西,毕竟不像钱,父辈拼命赚来的钱,可以从钱包里直接给子女,但个人成就,却只能个人争取。
唯有拼尽全力,才能配得上生而为人。
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被称为奇才,但是他说,所谓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没有努力,就没有天才。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天才,大多数能获得成就的,不过都是拼命努力的凡人。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