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松紧、叶芽嫩度、外形匀整、色泽鲜亮、汤色净透、气味香醇来分类。目前仍然以感观为主,理化检验为辅。 茶叶等级一般根据茶叶鲜嫩程度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直到十级。有的特级茶根据茶芽形状(莲心(独芽)、旗枪(一芽一叶初展,芽比枪大))不同细分为特级一等、特级二等、特级三等。特级到三级一般为芽茶,属于高档茶,可以用于送礼和个人品尝;四级到七级属于中档茶,一般用于家庭平日饮用,比较好的茶馆、餐厅、酒店用于招待;八级往下就是属于普通餐馆、招待所、茶棚单取茶味,单纯用于解渴解暑的大壶茶。但是九级到十级因为太次,一般不再生产,或者不再标明等级。四级以下茶叶一般为叶茶,一句话,好茶芽多,次茶梗多。下面说说各级茶的特征。 特级茶是以茶芽(包括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独芽俗称“一根针”、“莲心茶”,一般在清明前采摘,所以又称“明前茶”;而一芽一叶初展(俗称旗枪)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采摘,所以又称“雨前茶”。特点是紧细、肥嫩显毫、匀整、净透、香醇。 莲心   旗枪 
一级茶为一芽两叶初展,俗称"雀舌"(旗比枪大,第二片叶子已出来),一般在立夏时采摘;特点是紧结、肥嫩较显毫、匀整、净透、浓纯、香醇。
二级茶为一芽两叶开展,俗称“梗片”,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分别在立夏后5天、小满、芒种前5天采摘。特点是紧结、较肥嫩较显毫、匀整、净透、香醇。  三级茶为一芽三叶或四叶,俗称“鹰爪”,一般在芒种前后采摘;特点是紧结、较嫩尚显毫、匀整、透净、香醇。
四级茶为嫩小叶或对夹叶;四至六级茶以下一般在夏至前后采摘。特点是紧结、匀整、透净、香醇。 五级茶为嫩中叶或对夹叶;特点是紧实、匀整、净透、香醇。 六级茶为嫩大叶;特点是壮实、尚匀整、净透、香醇。
七级茶为粗小叶;特点是紧实、尚匀整、净透、醇香。七至十级茶叶基本为老粗叶,因价格低廉,采摘不分季节。 八级茶为粗中叶;特点是粗壮、尚匀整、净透、香醇。(用于取茶味的奶茶、大壶茶)。 九级茶为老粗叶(基本不生产);粗大稍松、欠匀整有梗、浓醇。 十级茶都是老粗叶,粗大松散,有比较多的茶梗,较浓醇(太次,不生产)。 从口味上讲,级别越高香气越浓,级别越低口感越重。
从冲泡上讲,级别越高可冲泡的次数越少,级别越低越耐冲泡。
春茶一般在三月下旬到五月中旬采摘,品质最好; 夏茶一般在五月初到七月初采摘,味道、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 秋茶一般在八月中旬至白露前采摘,味道、香气较为平和; 冬茶一般在十月下旬后采摘,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对于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和红茶,因茶叶特点不同,对采摘茶叶的时间、鲜嫩程度、叶芽要求等因为茶叶的出产地域和品种而各不相同。比如青茶、黑茶,还有绿茶中的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就不是以鲜嫩程度来判定等级的。
茶叶的五因子审评法(初级评茶员)
五因子审评是一种传统通用的感官审评方法,它将茶叶的品质评价分为五个主要方面: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以下是这五个因子的详细说明:
1. **外形**:主要评价茶叶的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对于紧压茶,还会考虑其形状规格、匀整度、表面光洁度和色泽。外形的评价对于茶叶的外观品质有重要影响。
2. **汤色**:涉及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汤色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茶叶的加工工艺和原料质量。
3. **香气**:包括香型、高低、纯异和持久性。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茶叶种类有不同的香气特征,如绿茶的清香、红茶的浓郁等。
4. **滋味**:评价因素有纯异、浓淡、醇涩、厚弱、甘苦及鲜爽感等。滋味是茶叶品质的关键,反映了茶叶的口感和风味。
5. **叶底**:主要评价茶叶冲泡后的叶底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叶底的观察可以提供茶叶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信息。
五因子审评要求审评人员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能力,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审评人员会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对每个因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或描述。这种审评方法不仅用于茶叶的品质检验,也广泛应用于茶叶的评比和贸易中,为茶叶的品质鉴定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依据。 
茶叶分级是一个综合评价茶叶品质的过程,主要依据茶叶的感官品质,包括外形、内质等方面进行。以下是茶叶分级的一般标准和方法:
1. **感官品质评价**:茶叶的感官品质评价是分级的主要依据,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 **外形**:条索、整碎、色泽、净度等。
- **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
2. **等级划分**:茶叶等级一般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部分名优茶还细分出精品这一级别,以及特一、特二、特三等。等级越高,通常意味着茶叶品质越好。
3. **具体标准**:不同类型的茶叶有不同的分级标准。例如,绿茶的等级划分较多,有特级、一等到十等这11个级别,其中特级到3等为高端绿茶,4等到7等为中档绿茶,8等到10等为低档绿茶。
4. **采摘标准**:茶叶的采摘标准也会影响其分级,如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特级和一级的区分主要在于芽针的形态和大小。
5. **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分级标准。例如,白茶的等级划分在国家标准和福建省的地方标准中就有所不同。
6. **其他因素**:茶叶的等级还可能受到产区、采摘时间、加工工艺、茶树品种及树龄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茶叶分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茶叶的等级来判断其品质和价格,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